在中國,在世界,作為一個在國際樂壇享有盛譽的藝術大師,周小燕閃光的名字和同樣閃光的藝術生涯,為我們樹立了一個生命不息、創造不止的藝術開拓者形象。“周小燕”這三個極平凡的漢字,譜寫成了全中國最富于歌唱意義的名字之一。
以“中國之鶯”而馳名海內外的周小燕教授,是我國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上海音樂學院終身教授。六十多年來,周小燕教授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專業聲樂人才,為祖國的音樂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國歌唱家首先要唱好中國歌
中國歌唱家要首先唱好中國歌,這是周小燕教授一貫強調的原則立場,她不但自己嚴格履行,還教導學生認真去做。
她始終認為:學美聲,就應當學習西方人是如何用科學的發聲技巧為自己民族的音樂文化服務。因此,在周小燕教授的課堂上,她總是特別要求學生多唱中國歌曲。在教學中,她也總是結合自己的演唱體會,逐詞逐句地講解中國歌曲的思想內容與民族美感,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自己民族音樂的無窮魅力。
有一次,周教授的一個學生在一次音樂會上連續唱外國曲目,只是在加演的時候唱了一首中國曲目《長江之歌》。周教授知道后非常生氣,嚴厲地批評他:“中國人為什么不把中國歌列為音樂會正式曲目?”每次音樂會必須演唱中國曲目,已經成為周教授班上一條不成文的“班規”。為了使學生唱好中國歌,周小燕教授多年來潛心研究美聲唱法的民族化問題,努力遵循我國民族聲樂藝術一貫講究“字正腔圓、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的美學原則,把美聲唱法和民族語言結合起來,追求聲、情、腔、字的完美統一。
看到中國的歌劇事業遲遲未能走出低谷,看到我國自己培養的歌劇人才因“英雄無用武之地”而紛紛外流,作為中國聲樂界的一名教師,周小燕教授深感責任重大。1988年,周小燕教授不顧71歲高齡,親自掛帥出任藝術總監,創辦了“周小燕歌劇中心”,為所有有志于歌劇事業的演員、指揮、導演、作曲家提供施展才能的天地。
為祖國,為藝術,我一天要當幾天用
周教授常說,對她來說,時間比什么都寶貴,為了祖國為了藝術,她一天要當幾天用。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每周的課時,從星期一到星期日排得滿滿的,從來沒有什么節假日。除了班上固定的學生之外,經常還會冒出一些慕名而來、登門求教的“編外學生”,只要精力允許,她總是愉快地安排好時間,滿足他們的求學愿望。
有人勸她,要注意身體多休息,可她覺得學生就像一件產品,做老師的要一絲不茍,精心加工才行。因此,她寧愿自己少睡點,教學上沒有半點馬虎與松懈,一定要讓學生完整掌握授課內容,扎扎實實提高、進步才行。“一個人被社會所需要,被人民所需要,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內心是十分充實的。人生的價值不在于向社會索取了多少,而在于為人民付出了多少。”周小燕教授如是說。
除了處理好歌劇中心的大量事務及完成好教學任務外,周小燕教授常常擠出時間應邀去外地講學。前些年,受國家教育部的委托,她在腿上打著鋼釘,只能以躺、坐為主的情況下,親自執筆撰寫講稿,終于完成了洋洋40講有關聲樂知識的電視專題講座稿。在寫稿和拍片的漫長日子里,她一次次地克服了虛弱的身體帶來的種種困難,一次又一次地戰勝了錄像時強灼的燈光所造成的頭暈目眩。整整一年的時間,為了電視片的拍攝成功,她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此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時,反應強烈,為沒有條件進高等音樂院校學習的聲樂愛好者提供了完整的學習機會。該片后來被評為上海市高校系統一等獎,成為中國聲樂教學的一套重要文獻。
有人說周小燕教授心中只有學生,這話并不夸張。記得有一次,班上有學生要出國比賽,恰逢她患病住院,她就找了個借口溜出了醫院,急匆匆趕回家為準備出國比賽的同學上了一課才放心地又“溜”回醫院。
有人說周教授把金錢看得很淡很淡,此話不假。幫經濟困難的學生墊學費、免費給有困難的學生上課這類事情時有發生。像支援貧困、受災地區時她也總是傾己所能,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件事情。
周小燕教授對學生是關心入微的。周老師的家既是課堂,也是外地同學在上海的“家”。節假日,周教授會把他們叫到家里聚餐,減少學生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經濟有困難的學生,周教授更是關心。周老師不僅對學生的生活非常關心,對他們的思想及學習要求也很嚴格。1983年,周老師帶學生去四川開教學音樂會。有個學生當時喝多了酒,影響了演出的質量,周老師很生氣。平時與學生談笑風生,這次一聲不吭,學生們知道犯錯了,一個個低下了頭,再也不敢喝酒了。
由于周老師的嚴格要求,她的學生都認真負責,全力以赴地對待每一次演出。學生們通過這樣認真的實踐,藝術上提高得快,成才也就快。
剛踢完上半場,還要努力踢好下半場
周小燕教授有一句話曾引發業內滿堂掌聲:“我已經九十歲了,就像踢世界杯足球賽,我剛踢完上半場,我還要努力踢好下半場!”
如何在九十高齡再來踢好“下半場”呢?周小燕的回答發聵振聾:“那就是踢進兩個球:一是培養更多愛祖國愛人民能走上國際舞臺的歌唱家以及德藝雙馨的教師,二是真正原創一部國人喜愛、能唱響世界的中國歌劇。”
周小燕:1918年8月生于湖北武昌。由于受到父親的影響,周小燕從小就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1935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學習聲樂,1938年留學法國。1945年起,她先后在法國、英國、盧森堡、瑞士、德國、波蘭舉辦獨唱音樂會,引起強烈反響。1947年毅然返回祖國,并任教于母校。歷任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副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等職。是我國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上海音樂學院終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