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化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要部分,很多同學往往對課外閱讀如醉如癡,可是對課文不感興趣,讀上一遍兩遍就感到厭煩。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重天的境界?筆者認為,是學生的閱讀期待得到了滿足,而教師又不及時調(diào)整學生的閱讀期待,仍然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寫生字、背課文,機械重復一成不變的教學手段。
一、以人為本,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習慣
過去的閱讀教學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文本中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學中往往只注重知識點的肢解,把本來有血有肉的課文生硬地分解成一片片的肉片,讓學生去咀嚼,結(jié)果學生食之無味。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感受,不斷地強化學生的閱讀習慣,重視文本的熏陶作用,注重文本的價值。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文本的人文性,去除功利的為了考試而考試,不能為了得高分而失去語文本身具有的文學性和熏陶性。在教學中要通盤考慮,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去思考,發(fā)揮其主體性。如學習一遍文章應該讓學生知道這篇文章,我們應該學習點什么,這篇課文講了什么樣的一個主題。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質(zhì)疑、探究等方法讓學生去解決問題,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以讀為主,呼喚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回歸
閱讀教學,應該是學生的個體行為。學生的讀應該成為教學的主體,應該讓學生在閱讀中去感悟、加深理解,使學生感受美、享受美。閱讀不能漫無目的地去讀,要讀中感知,在教學中不要割裂開來進行肢解,要讓學生通讀全文從整體上進行感知。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性認識,避免望文生義。當然,閱讀教學中不能通篇平均筆墨,要有重點。對重點的片段,要反復地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心中的情感迸發(fā),進而沉淀成自己的東西,觸發(fā)心靈的感悟,達到以文悟情,以文悟理的目的。文本都是經(jīng)過多少年沉淀下來的美文,無論是語言上還是寫作手法上,都是上乘之作。因此,在閱讀中要抓住其重點段反復地去讀,讓學生熟讀成誦。
三、加強人文教育,讓閱讀成為學生閱讀的家園
在閱讀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資源。課文以深刻的思想、生動的形象來反映人生的真諦,贊頌真善美,以不同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情操。要讓學生走進文本,進行互動,使學生吸收其精華,讓學生在吸收中進行碰撞,引發(fā)其人生的思考。
(黑龍江省二道河農(nóng)場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