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怎樣對待英語學困生?如何對他們施教?這是擺在英語教師面前現實而又緊迫的問題。實踐告訴我們:多給學困生一些陽光和愛心,激勵他們在課堂上進行各種互動式學習,就會使他們鼓起學習英語的勇氣,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關鍵詞: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對英語失去興趣的學困生,他們缺乏自信,學習被動,態度不端正,習慣欠佳,方法欠妥,對完成學習任務有一定的困難。作為英語教師,就應該義不容辭地幫助這些“學困生”脫貧,給他們創造寬松、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使他們樹立自信心。如何激發學困生,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呢?我認為,實施以下轉化策略十分重要。
一、融洽師生關系——傳情感
人是有情感的,學困生的情感尤為敏感,尤其豐富,他們更需要教師的關懷和幫助。如果教師忽略學困生,對他們態度冷漠,就會增加自卑感,認為老師瞧不起自己,索性放棄英語。所以對學困生,老師應該更親切,要及時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哪怕是對微不足道的優點的贊揚,都會喚起他們的自信,幫助他們樹立克服困難的決心。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動作、表情傳遞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消除學困生的自卑感和對英語的恐懼感、厭煩感;還可以通過繪畫、演唱、表演、游戲等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消除緊張感,使之樂于學習。平時,教師要主動去接近學困生,了解他們的家庭、學習、興趣、愛好等,真正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并用情感去感化他們。一旦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和諧的英語課堂氣氛將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二、優化教學過程——激興趣
心理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總是抱有一定的成功期望。即便是學困生,他們也希望能學好英語,因此教師要力求使他們的期望得以實現,努力探索能增強他們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達到最優化。在教學中,運用實物、簡筆畫、直觀教具和多媒體教學等手段創設情景和語境,便于學困生理解掌握,采用表演對話、扮演角色、唱歌、做游戲、猜謎語、小競賽等活動,讓他們參與,消除他們對英語的厭倦感和神秘感,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由被動學變為主動學。
三、培養參與意識——給機會
在備課時,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給學困生創造機會,讓他們多說、 多讀、多記、多想,培養他們JjfQg6l61Ni3XQc1CXoyYRFK7y/cnoc8K9W3S0/gRAw=的參與意識,激發他們的興趣。如介紹了現在進行時態后,操練時,請一位學困生去關門,并問他:“What are you doing?”然后幫他回答:“I am closing the door. ”再問全班“What is he doing? ”學生回答:“He is closing the door.”或者展示寫有“游泳、放風箏、踢足球”等詞的卡片,讓一名學困生抽出一張表演,并問“What am I doing?”其余學生會被這直觀有趣又生動形象的表演所吸引,在玩中學,學中玩,輕而易舉地就理解掌握并運用了現在進行時,激發了學困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四、降低教學起點——砌臺階
英語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學困生知識欠賬多,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弱,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暴露知識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以降低教學起點,采用慢鏡頭、小步子甚至后退一步的手段,給學困生砌起思維的小臺階,使他們拾級而上。例如學習一般現在時,先讓一名學困生復習,拿起一本書,問“What colour is this book?”學困生答:“It's red.”接著問“Do you like red? ”學困生答:“Yes,I do”或“No,I don't. ”再叫另一名學困生做類似的操練,問“Does he like red?”幫助他回答:“Yes,he does”或“No, he doesn't. ”這樣他們參與了學習,真正明白一般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時助動詞does的用法。通過親自操練發現知識的來由,感受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學好英語。
五、增強成功體驗——樹信心
成功感是英語學習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它能使學生萌發興趣,增強信心,激起學生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教師有計劃地設置一些學困生能表現和發揮的機會。簡單的句型、對話讓他們先說先練或先表演,注意傾聽他們的發言;對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降低坡度,讓他們多模仿,多練習。及時肯定和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多用“Good、 Great、Wonderful、That is great”等話語,鼓勵他們再接再厲。他們的點滴進步都是成功,而多次的成功會使他們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增強他們的自尊心,鞏固他們的學習信念,樹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
六、指導學習技能——教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困生學習之所以困難,多半是由于學習方法欠佳所致,所以指導學困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顯得尤為重要。英語學習方法的指導可分為指導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和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前者包括指導學生怎樣預習,怎樣聽課,怎樣記筆記,怎樣做作業,怎樣復習,怎樣記單詞等;后者指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多種能力的訓練。學困生只要掌握并能持之以恒地運用這些學習技能,就會迎頭趕上。良好的學習方法,會使他們受益終生。
七、爭做有“心”人——塑師德
教師要切實轉化學困生,必須做有心人,即有高度的責任心、十足的信心和堅持不懈的恒心。高度的責任心會促使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教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業務水平,還會使教師樹立新型的教學觀、質量觀、人才觀、師生觀和學生觀,不視學困生為包袱,用熱情的心去溫暖學困生凍僵的心。十足的信心,指教師要堅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變化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是 “難移”并非“不可移”。任何一個學困生都有一個能使他轉變的渠道,只要教師信心十足地去尋找。學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轉化,其轉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堅持不懈的恒心,做持久艱巨的工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總之,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充分了解、關心、幫助學困生,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而且要從理論高度上進行研究,因材施教,使用科學的、切合實際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英語,既要給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又要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重新點燃英語學困生學習希望的火苗,使“學困生”真正走出學習困境,成為學習的主人。
(邳州市紅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