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圖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理解的橋梁,思維的翅膀,記憶的捷徑。我們要充分認識它的重要作用,以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這樣,我們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走出死記硬背的誤區,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理解;訓練;提高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圖”多是其最明顯的一個特點,這也是區別其他學科教材的一個特點。地理教材中的“圖”主要包含地圖、圖表、圖片(景觀、漫畫)等。這些豐富多彩的“圖”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一種特殊的教材、實在常用的教具、繪畫藝術和語言藝術的結合體。我們在地理教學中,充分運用好教材中“圖”的功能,會使地理課堂豐富多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真正的“高效課堂”。
一、地圖的運用
巴朗斯基說:“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地圖是地理教材中出現最多的最常用的一種圖。“沒有地圖的課不能稱其為地理課”,地圖的運用是地理教學中最基本的一種教學方法,對它運用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1)利用地圖導入課程內容。教材中的地圖是根據教材內容繪制的,一幅地圖代表一部分課文內容,幾幅連續的地圖構成一個完整的文章段落。先引導學生通過讀圖獲得知識,再將知識落實回圖中,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和理解。例如“中國人口分布”的教學,首先引導學生根據圖例,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人口密度,而我國的人口分布圖明顯的顏色不一,得出我國人口分布不均這個結論;再引導學生觀察代表人口密度大的顏色和代表人口密度小的顏色的分布,得出我國人口東多西少的結論。再回歸教材內容,學生極為容易地掌握了這個知識。
(2)利用地圖理解重難點。地圖直觀、形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征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觀念的形成,是地理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地圖形象符號表達的視覺語言,采用視覺語言來分析、研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點及規律。”例如,中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位置的掌握,就需要學生多讀多看。
(3)利用地圖訓練思維。地圖除了直觀功能,還有隱性功能。教學時,充分發揮隱性功能,讓學生發現圖中隱藏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探究的思維能力。如中東石油的輸出路線的教學,圖中直觀地告訴學生石油主要輸往美國、西歐、日本等地,而且我們中國也成為中東石油的輸入地,讓學生思考其中隱藏著什么知識。學生很容易發現世界經濟發達地區有哪些以及中國經濟的崛起。
(4)利用地圖提高技能。運用地圖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是最基本的地理技能。例如某個地理區域位置的確定,就可以利用該區域的經緯度來幫助。兩幅圖,一幅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幅為朝鮮半島,僅憑輪廓形狀,學生很難知道這是哪個區域,而根據經緯度位置,學生很容易發現一個位于北歐,另一個位于東亞,縮小了判斷范圍。
二、圖表的運用
地理圖表是根據統計數據繪制出來的用來表示地理要素的時空分布、變化規律和相互間的聯系的一種圖,主要有柱狀圖、扇形圖、曲(折)線圖、復合圖等。這類圖能有效地反映出大量的相互聯系著的地理信息,而且簡單明了,這一點是地圖無法比擬的、無法替代的。這類圖的使用首先使學生明確圖例、橫縱坐標的含義、數據的變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原因,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例如中國人口增長曲線圖,橫坐標代表年份,縱坐標代表人口數,依據圖可以讀出我國每個年份的大致人口。人口增長曲線的斜率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分為三段,1949年以前,1949年到1982年,1982年至今。學生在獲得我國人口增長的狀況的同時,通過積極思考,也可以獲得導致這個變化的原因。
教材中還有許多要求學生根據所給數據、根據要求自己繪制各類統計圖表的范例,這樣的效果更好,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圖片的運用
地圖和圖表盡管作用很大,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一些象征符號不易使學生產生真情實感,不易形成具體的地理觀念和概念,而圖片形象直觀,能夠有效地彌補這一缺陷。圖片主要有景觀圖(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些圖片給學生展示的都是最直觀的地理知識,也是最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的。這些圖片可以彌補課文文字敘述的不足,突出重點難點,形象、生動、逼真、具體的體現課文知識,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初中學生正處在從幼稚走向成熟,直觀形象思維仍占主要優勢。不僅讓學生看圖,而且要配合精彩的講解,再讓學生思考圖片所反映事物的原因,以便于學生領會教材的主題、內容,培養思維能力。例如講解南極洲氣候特征時,可以讓學生看南極的企鵝和冰山圖,學生從圖中就可以得出南極洲的冰雪高原和烈風這一主要特征。再如水資源的缺乏和重要性,充分講解教材所配“非洲災區的兒童”圖,能夠極大地渲染氣氛,讓學生切實感受水資源的重要性。
圖片還有地理漫畫,地理漫畫多以夸張、幽默的手法來描述某種地理事物或現象,一般主要反映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生動形象,寓意深刻。而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透過現象抓本質,領會深刻含義。如水資源缺乏的原因,配了兩幅漫畫“就地取材”和“釣魚者的困惑”,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兩幅漫畫來說明人類在利用水資源的過程中的水污染問題,而不能僅僅利用它們來活躍課堂氣氛。
地理教材中的“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何讓它的功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是我們地理教師需要仔細研究的一個課題。教學中注意圖文結合,借助圖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教材也會變得簡單明白,課堂就會變得生動有趣。更為重要的是,這有利于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效結合,使地理課堂真正成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陸芷茗.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和對策[M].長春:東北師范大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