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我們獲取科學文化知識的源泉。有效的閱讀手段或方法,將大大地提高我們的知識儲量和質量,增長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的才干,激發我們的創造才能。
一、明確閱讀目的
閱讀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換言之,就是培養學生語文諸方面的能力和素養,是將書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與讀者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相整合,從而構建出意義的過程。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此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語文綜合素養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閱讀能力是綜合性很強的能力,認清閱讀能力的結構,對于認識閱讀教學的目的、途徑、方法都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從閱讀過程來看,構成閱讀能力的要素應當是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及運用能力。它們之間相互聯系互為補充,認讀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發點和前提條件,只有認讀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才能促進理解能力的協調發展。只有理解、鑒賞透徹全面深入,評價才能深刻、犀利有針對性。
二、閱讀活動的本質特征
通過對閱讀目的的認識,我們不難發現閱讀活動的本質特征的共識:第一,閱讀是一種吸收的過程,是從書面語言中提取信息。第二,閱讀活動是一個復雜的心智活動過程,這種心智活動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活躍的、充滿創造的。是閱讀主體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將感知的材料歸并于已有的知識結構中,貯存起來,根據需要隨時提取并加以運用。第三,閱讀是一種智力技能,是通過大量的閱讀訓練逐漸形成的技能過程,這種技能是閱讀主體在進行閱讀活動過程的同時,伴隨一系列可操作的行為,我們稱之為技能,是閱讀成功的必要條件。
三、提高閱讀效果的基本途徑
(1)明確閱讀目的,提高閱讀興趣。目的明確是我們閱讀的動力和前進方向,語文教材中每單元前都有單元內容簡介和閱讀指導方向,是我們“行動”的指南和主攻方向。我們在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指導方向,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圍繞中心和核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活動。例如,第十二冊第二組導讀指出:“學習本組課文,要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有的可以在閱讀前收集,為理解課文作些準備;有的可在閱讀后收集,使學習活動進一步擴展。堅持這樣做了,一定受益匪淺。”同時,結合《讀寫例話》中的讀法指導進行針對性的閱讀教學,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人教版)。在進行目標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創新思維,在閱讀助推器的作用下,保持積極、飽滿、活躍的閱讀情緒,與單元教材“親密接觸”。在促使學生明確閱讀目的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2)拓寬豐富知識,提高認識。課外讀物暫且不說,僅就課文課本內容而言,天文地理,科學技術,海洋生物、中外科學家等等,無所不有。一些反映近年來科學技術新成果的文章(克隆技術等),陸續編入課本中來。語文課本內容的時間、空間的跨度之大,是其他教材難以相比的,可見內容之豐富。學生閱讀這樣的教材,沒有豐富的知識,是無法深入理解課文,更談不上鑒賞、評價課文的。我們要擴大學生知識面,注意收集積累,并提高他們的認識。
(3)培養閱讀的概括力和思維品質。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是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但絕不是唯一目的,比這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教學來發展學生的智力。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維,閱讀能力的核心更是思維,閱讀過程的主要心理活動是思維,因此,培養閱讀能力首先培養思維能力。而思維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與能力的首要特點,所以培養思維能力,首先要培養概括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關注思維活動的發展過程。閱讀能力培養要從思維能力培養入手,而思維能力培養,應以培養思維品質作為突破口,因為思維品質的好壞標志著智力層次的高低。
(4)閱讀技能的訓練。閱讀能力是完成閱讀的某個方面活動的能力,是閱讀能力的基礎。閱讀技能的訓練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①理解詞語技能的訓練。例如,詞意、詞性等的理解以及它們的用法。在詞意理解方面,可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變換句式、同桌或小組合作合作探究等多種方法準確理解詞語,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詞語理解的方法,進行理解詞語的練習。②理解句子技能的訓練。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的理解等。抓住重點段落重點句子或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通過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小組合作探討的方法理解句子,并通過背誦、摘抄、運用等形式積累富于意義的句子。 ③理解段落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在理順課文的基礎上,分析段落層次,歸納段落大意,理解段的表達形式,如承接式、總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遞進式、轉折式。④理解篇章的技能訓練。在閱讀中,學會歸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理順課文之間的結構與思路,如總——分——總、分——總等多種結構安排,領會課文的表達方法,如前后照應的寫法、分層論述的表達方法。
(5)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什么是習慣呢?心理學認為,在一定條件下經常地完成某種行動的需要,就是習慣。習慣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因此,良好習慣對于培養積極的個性品質有著重要作用。閱讀中還常常會觸發深刻的思考,而一些很有價值的見解又往往稍縱即逝,這就需要邊讀邊動筆。此外,在閱讀中也會發現一些有價值的資料,也應及時或摘記或做索引。如果學生能養成這些良好的閱讀習慣,那將會終身受益。教師要在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閱讀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當然,提高閱讀效率的可效性還有許多方法。但不可否認,明確閱讀目的,提高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的概括力和思維品質,重視閱讀技能的訓練,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明光市城西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