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說中等職業教育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發展至今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但與之不能同步的卻是人們的觀念和學生生源的素質。本文試從情境教學法與中職語文德育目標的實現這一側面展開論述,積極探索語文德育新途徑。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中職語文;德育目標
雖說職業教育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發展至今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但與之不能同步的卻是人們的觀念和學生生源的素質。學校教育以培養完整的人為最終目標。作為培養具有專業職業技能初中級人才的職業教育,如何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并使之成長為德才兼備的跨世紀新人,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試從情境教學法和中職語文德育目標的實現這一側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情境教學的現實意義
教育學家贊科夫說過:“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學就是一種充分考慮學生個體認識活動差異性而實施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理解教材內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情境教學正是觸及了長期以來被傳統教學所忽視的情緒領域,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習動機、情感體悟等方面有獨到之處,能起到傳統教學法無法達到的效果。
語文教材是民族文化的凝聚點,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細選,且蘊藏著豐富的思想內涵。《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作為教育者應開發利用好語文教育教學自身的優勢資源,創設一定的情境,通過對學生“耳濡目染”的熏陶,使之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中職學生的現狀
曾經,一篇學生作文讓筆者刻骨銘心。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經歷了中考的失利,我和我最要好的朋友分開了,雖然只有一河之隔,她在河那邊的市中校(普高中最好的學校),而我卻在河這邊的職中校。我覺得我們就像被篩子篩過一樣,而我是那被篩落下的。
這段文字是職高生內心最真實的寫照,他們大多因成績不佳而成為中考的失利者,雖然邁進了職中的大門,但內心卻充滿著自卑和彷徨,對所學專業的一無所知、對未來的不確定,也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態度。由于基礎差,對于語文這種文化基礎課更是興趣不高。情境教學,正是利用各種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種適當的情境,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德育,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升華,避免了空洞的說教,讓教育隱于無形,非常適合中職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
三、以情境教學促進語文德育目標實現的途徑和方法
(1)創設情感情境。現代心理學認為,情感的溝通與激發,將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狀態、學習興趣達到一個最佳的興奮點。在教授《我的母親》時,筆者就結合學生剛剛結束艱苦的軍訓,請學生先分別談談離開媽媽,參加艱苦軍訓的感受,然后請學生回憶媽媽最令我感動的一件事。很多學生在講述中都留下了熱淚,對親情、對母愛也有了更深的體會。很多學生在作業中都寫道:“媽媽的嘮叨也是一種幸福”“媽媽,請原諒我的任性,我愛你”“媽媽,雖然沒考上普高讓您失望了,但我一定會努力的”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創設活動情境。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內在力量,它促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推動他們自覺地努力探索,向著既定目標前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拓展語文教學的外延。筆者在每堂課之前都有三分鐘演講活動,分學期設置不同的話題:第一學期讓學生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第二學期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座右銘,第三學期讓學生分享小故事大道理,第四學期讓學生分享焦點話題。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增強了自信,也讓學生在師生的交流與分享中,心靈得到共鳴,啟迪了思考,提升了自己的情感、態度傾向,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除此之外,筆者還和學生們開展了“詩歌朗誦會”“辯論賽”“課本劇表演”等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了思辨與表達能力,增長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3)創設激勵情境。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奧秘不在傳授,而在激勵、喚起和鼓舞。”教師要給學生一個精神依托,不失時機地在各個環節中有目的地激勵、鼓舞學生,使他們產生內驅力。例如,《石縫間的生命》一文,通過對在石縫中生長的野草、蒲公英、松樹三種生命的描寫,揭示出其在植物學、生物學、哲學及美學的意義,并把這種自然界的生命意義拓展到人類生活,石縫間的頑強生命成為人類堅強不屈、奮發向上精神的象征,讓學生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在此基礎上,和學生展開討論,學生講到了劉翔、霍金、桑蘭等勵志人物,并樹立了克服困難和戰勝挫折的信心。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經常給學生以賞識的目光,創造各種表揚的情境,常用鼓勵性的語言,給學生以肯定,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感到老師的信任與尊重。
參考文獻:
[1]李泓.談語文情境教學中的語感特征及其培養途徑[J].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