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必須把“育人”作為自己的基本職業追求,特別是職業高中的學生,可能文化基礎相對來說要薄弱一些,但并不代表他們不聰明。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把發現和發展學生的各項潛能作為基本任務,才能體現教育工作的價值。
關鍵詞:多元化;發散思維;創新
在實施職業高中德育新教材教學的今天,由于其學科本身的特點、性質決定,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相結合,知與行的統一。這對思想德育課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該學科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求每個教師站在新的高度去確定教學目標,研究教學模式,注重教學效果,讓每一節課充滿創造活力,讓德育在培養創新能力方面發揮其重要作用。本文就“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幾點做法和體會表述如下。
一、深入領會新教材精神,更新觀念,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首先,教師必須把“育人”作為自己的基本職業追求,特別是職業高中的學生,可能文化基礎相對來說要薄弱一些,但并不代表他們不聰明,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把發現和發展學生的各項潛能作為基本任務,才能體現教育工作的價值。其次,要認真學習和把握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教育理論德育新教材標準,用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堅決貫徹執行,并大膽探索。最后,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關注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完善,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有目的地學習有關教育理論,結合實際教學,深化對教育理論的理解、消化、吸收,最終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二、要用多元化的標準來看待學生,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我們所面對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有著獨立的思想和感情的生命體,而世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用同一個標準來看待和衡量不同的人。我們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要及時捕捉住有價值的閃光點,并適當把它們放大,給他們以信心、鼓勵和成功的感受。努力發現學生的創造性火苗,通過談話、鼓勵性符號、評語等方式,強化學生對這些創新思想的關注和印象?,F實生活中也沒有十全十美、全面發展的人,只有在一定程度上的“專家”。多一種評價,就會多發現一個好學生,才能發現不同學生身上可能存在的不同的潛能和特長。對于學生的好奇心,我們教師要加以保護和引導,絕對不能斥責和扼殺。因為好奇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因為好奇,學生有了創新的愿望,努力去探究事物不可知的一面,去揭開事物的神秘面紗。這種欲望就是學生求知行為在心靈中點燃的思維的火花,是最可貴的創新性心理品質之一。教師應對學生的好奇心予以肯定,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提出問題,積極探索。
三、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有人曾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新穎別致、并能喚起學生共鳴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要讓學生擁有獨立思考的本領,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集體討論,相互合作,集思廣益;讓學生憑自己的能力去摸索去解決新問題,掌握新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設計的教學背景,在取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下面幾個方面: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生的認知結構達成同步、要通俗易懂、要能夠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和進步。例如在學習“保護資源環境”時,提前要求學生每人帶一小瓶自己家周圍的河水到課堂,讓學生自己觀察,分組討論為什么有的水干凈,有的水臟呢?然后我又給出一些水資源污染的圖片,使學生認識到保護水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一現象是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對學生來說是形象具體,易于理解。這樣也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得更加緊密,在我們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具備了在社會生活中應用法律的能力。也使他們意識到德育與法律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處處離不開道德,同時也使思想德育教學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和時代特色,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四、課堂教學“生活化”,提高學生創新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經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且真正成為教育?!币虼?,德育課堂教學“生活化”是很有必要的。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在德育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材料的選取總是盡可能來自于生活,面對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的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德育知識,用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對德育產生親切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意識。例如我在教學《職業道德與法律》第十一課“善用合同辦事”時,提出我們在商場購物時,發票能起什么作用?讓學生討論,然后請幾個學生回答,教師最后加以匯總小結,發票代表購銷雙方存在合同關系。培養學生購物索取發票的習慣,以便碰到糾紛可以提供發票,方便解決問題。而且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解決,不僅解決了這一知識的傳授,同時也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事物產生聯想,對同類的問題有了一定的解決能力,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國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必須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著力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創新教育也是德育教學的一個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斷研究、大膽探索,做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監護人”。
參考文獻:
[1]顧海平.學會發現,教師修養的另一種歷練[N].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