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能力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而且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沒有動人的情節,沒有美妙的旋律,只是一些數字和符號來回變換,特別是計算教學,歷來被認為是枯燥單調的,學生算起來沒有興趣。在低年級階段,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呢?在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算理教學,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學中,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徑是教學生理解算理,口算方法的靈活運用,又能加深對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我不僅僅教給學生正確合理的算法,而且十分重視算理教學。
例如在第一冊教材中,有9加幾,8加幾,7加幾……的口算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看大數,分小數,先湊十,后加幾”的口算特點進行教學。如9+4,先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然后讓學生運用口算特點進行嘗試練習。
再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上課一開始出示15-6=( ),問:“15減6等于幾呢?”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回答:“等于9。”我又問:“你是怎樣想出來的呢?”學生說:“因為6+9=15,所以15-6=9。”我馬上表揚:“你說得真好,這種方法就是‘做減法想加法’。”接著我又進一步引導:“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他的方法來做這道題呢?”這時學生馬上來了興趣,個個都在積極動腦筋。一會兒有一位學生說:“我是這樣想的,先算10-6=4,再算4+5=9。”另一位學生說:“我是這樣想的,先算15-5=10,再算10-1=9。”這時學生的思路開闊了,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一個個舉起了小手,都想展示自己的才華。學生說完之后,我再及時出示不同的退位減法,請學生分別用不同的思路說一說口算過程。通過說理訓練,強化學生對方法的掌握,有效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
又比如蘇教版第四冊的整百整千的加減法的口算教學,讓學生知道它的口算特點是把整百、整千看成是幾個百或幾個千,實際上是把它們轉化成20以內的加減法,只是后面的單位是百和千而已。如500+200,想5個百加2個百是7個百,也就是700,學生抓住這種口算特點,就能很輕松地掌握這部分的口算內容。同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口算起來也就快多了。
二、增加口算趣味,提高口算速度
計算教學是枯燥的,學生算起來沒有興趣,算法又單調。在課堂中,增加課堂的趣味,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順著鋪墊,輕而易舉地去口算計算題。如在教學“兩位數除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時,我們開始是請學生用小棒分一分,如“48÷2”,我們拿出4捆小棒和8根小棒,讓學生小組合作分一分,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將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再把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4根,合起來就是24根,這樣很容易得出答案。學生通過有趣的動手操作,在口算時,就知道了先用十位上的4除以2,再用個位上的8除以2,這樣口算速度就很快了。有了有趣的活動,有意義的活動,口算速度不快也難了。
三、豐富練習形式,提高口算能力
低年級孩子的口算不僅要正確,還要有一定的速度,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口算訓練的有心人。常用的口算練習形式有聽算、視算、筆算和游戲性練習等。教師可以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事先出好題讓學生計時算,或者用一些電腦口算軟件,輸入界定的數字,電腦便可自動出題,非常方便。還可以采用全班或小組開火車,對口令,接力賽,找朋友等游戲性的練習形式訓練學生的口算。為了激發學生口算興趣,口算與筆算計時賽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方法。另外,在教學新的口算后,還可安排學生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算的熱情”,穩定提高口算能力。如在二年級下學期,已經學完了加減乘除四種運算。我經常讓學生們“算24點”。隨意寫出四個10以內的數,讓學生用加減乘除的方法算出得數24,不僅能提高學生口算的興趣,還能給一些喜歡動腦筋的孩子一個思維的空間,讓他們覺得口算原來也不是那么枯燥無味。
小學低年級計算中的口算內容很多,但每次練習時間不宜過長,而練習次數要多,列式要多變,必須使全班學生都進行活動。要善于用多變的形式吸引他們的注意,使每個人都積極從事思維活動,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四、持之以恒訓練,提高口算能力
在提高口算能力的過程中,只重視算理是不夠的,還要對學生進行反復的訓練以達到熟練。在訓練過程中,盡量做到化繁為簡,突出難點。提高口算能力,不僅要反復訓練,還要不斷訓練,盡量做到人人過關。10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就是計算的基本功,重點訓練長期要練,致力培養學生口算的快、準、活。在每節數學課開始5分鐘,對學生進行口算專項訓練,且讓訓練的內容與本節課的內容有機結合。比如在教學“整數加減法”時,可安排100以內加減法的內容進行訓練,先練整十整百的,再練錯位、進位的。教學“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時,可安排乘加的口算內容。這樣開始時比較費時間,有時會從5分鐘變成10分鐘,但只要堂堂練、天天練,就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速度。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重在平時,貴在堅持。也就是說,要增強口算意識,養成口算習慣。凡能用口算的地方盡量用口算解決,這樣有利于訓練反應速度,同時可以熟練和鞏固口算方法,并進一步轉化為技能。
五、家校共同努力,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的練習不僅僅是老師一個人的事。在學校時,老師用各種方式訓練口算。在假期中,家長每天也可抽出幾分鐘時間,與孩子進行對答式的口算練習,再配合適當的獎勵,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譬如,讓孩子跟父母外出購物時,幫助家長口算所需要的錢,也是培養學生口算能力、反應能力的有效途徑,并能激發、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幾年的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培養和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是一項平凡而艱巨的工作。沒有什么特別的高招,要以學生為主,處處為學生著想,把每個5分鐘的口算與計算的訓練安排好,持之以恒;做到口算方法合理、靈活、恰當,讓學生學得有興趣,精力用到適當處。只有這樣,學生的口算能力才會普遍地、十分理想地達到預期的效果。
(如皋市九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