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跑是一項對提高肌體的各項功能都非常有效的體育運動,是人獲得和保持健康的基本途徑,是發展健康性體能最簡便的方法、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它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發展耐久能力、塑造健美體形和增強意志品質,是培養“終身體育”的有效途徑。
但是,耐久跑這項運動在體育課堂的出現,往往又和“枯燥無味”這樣形容低效課堂的詞聯系在一起。因此,教師在教授耐久跑的內容時,必須要挖掘課程資源,通過改變教學形式,結合游戲、音樂、花樣等手段讓學生體味不一樣的耐久跑,激發學生學習耐久跑的興趣,多和學生交流,多給學生鼓勵,讓學生體味人性化的體育,體味成功的耐久跑。
【案例描述】耐久跑是一項十分有鍛煉價值的運動項目,是發展學生各項身體素質使其能承受大運動量的基礎和保證。對于我們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將來從事的職業往往是在生產的第一線,工作強度較大,于是,耐久跑的鍛煉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它的重要性,其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重復地出現。但是由于項目本身節奏單一,學生一聽到今天體育課的內容是耐久跑,總是一致地回答“沒勁”“郁悶”“一點意思都沒有”,于是缺乏練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筆者在多年體育教學工作中以及與同行討論時發現,由于學生本身不配合,我們老師在教此單元的內容時,也有點“怵”,教學效果明顯不佳。
今天又到了耐久跑的教學單元,像以往一樣,我對能否成功上好這堂課依然心里沒底。為了使課堂能夠生動一些,我在課前一遍又一遍地揣摩教案,仔細推敲每一個細節可能出現的情況。正式上課整好隊后,我宣布本堂課的內容是耐久跑訓練。預想中的情形再次出現,學生的嘆息聲立即傳來,失望的表情一目了然。為了穩定學生的情緒,我首先對學生安慰了一番,讓他們先安靜下來,讓他們期待一個和以往肯定不會相同的“耐久跑”,告訴他們會使他們感到有趣、輕松、有收獲。雖然如此游說學生,但是對于這堂課的效果,我依然不能做到胸有成竹。
常規的準備活動結束,我和學生們講:我們今天的第一項任務,是看我們今天誰能在爬我們的實訓樓(五層)比賽中用時最短。學生一聽,一副不以為然的態度,認為自己經常在實訓樓上實踐課,小小一個來回,實在算不得什么,小意思。幾個“好斗”的學生都已經躍躍欲試了。我一看,有門!
我精選了十個特色男生先小試了一下,確實,學生用的時間比我預計的要短一些。但是,完成一個來回的同學的表現,讓其余同學很是“嗤笑”了一番。因為他們一個個氣喘吁吁的,到了目的地一個個弓著腰,甚至有幾個同學臉色居然發白,呼吸短促。等學生們休息了一會兒情況有所改觀之后,我找了其中表現得最“不堪入目”的一個小胖子,讓其說了自己剛才一番運動后的感受。這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耐久跑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動機,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耐久跑運動當中。同時,在正式練習之前,又對學生進行了心理疏導,用馬家軍的典型事例及重大比賽的感人故事讓學生了解耐久跑,讓學生從思想上正視耐久跑這項運動。接下來,學生的練習氣氛相當活躍,8字跑、接力跑、環樓跑……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師生的投入,當下課的鈴聲響起時,我們都沒聽見。
【案例分析】
(1)課堂的切入點很重要。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和探究教學內容的安排,把課堂變為學生的自主課堂,讓學生產生由衷的熱情和感嘆。要能引起學生興奮,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體驗和思考,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2)注意課堂語言的使用。在耐久跑教學中,忌用“你不行”“真沒出息”“你太懦弱了”等等容易打消學生積極性的語句。要多給學生們以鼓勵,多用“加油”“你真棒”“堅持”“太好了”“終點就在前面等你”等等鼓勵學生的話。同時,對不同的學生還要采用不同的鼓勵性的語言。多用激勵性的語言,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克服自身的弱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于進取的精神。
(3)課堂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化。教師要不斷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更新教學理念,多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改變單一、枯燥的跑圈練習,不斷變換跑的形式。在跑的過程中,加入游戲的成分,再加點音樂,或變換跑的路線,都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①耐久跑練習。自由組合進行領先跑練習,產生掌握技術的欲望;討論跑小五圈的感受之后,再進行“校園大三圈慢跑”練習,探究耐久跑的跑步節奏和呼吸方法;在學生練習前,教師注重引導、鼓勵,激發興趣;在學生練習過程中,由教師點題啟發、引導,及時糾正和表揚。通過上述組織手段來突破重點和難點,使學生達到完成學習目標的目的。②快樂健身超市。讓學生盡情娛樂,自主選擇練習的內容,比如竹竿舞、兔子舞、跳皮筋、保齡球。學生自由組合,自我展示。
【案例反思】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筆者深感以學生為主體、打造和諧有效的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我們不要總是埋怨學生的“不聽話”,不要總覺得教材的枯燥無味,其實最主要的問題是老師對學生缺乏心理疏導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安排的單一、教學形式的單調,缺乏創意和創新,都使學生產生對學習耐久跑枯燥乏味的心理進而厭學。由此,筆者認為,體育有效教學,教師必須具備下列條件:虛心、寬容、幽默、風趣,具備一定的心理疏導能力,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必須加強業務進修,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雖然在課前筆者花了大量的時間備了課,但是這堂課上完后,我還是有了新的思考。新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完成有效教學,但是如何在體育課上體會這一點,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每一位體育老師,在教學中都需要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在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多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我們的教學有效嗎”“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等等。唯有如此,我們的體育課堂才會更加有效。只有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實現有效教學。
(如皋第一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