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對薩克斯實驗的教學的思考與總結。這一實驗的教學主要分成兩個部分:訓練與拓展。前者要求學生掌握該實驗的過程、原理,遵循原則和注意事項等等。后者則要求學生思考該實驗,改進該實驗,使之更加完善起來。同時,要求學生形成在新情境下探究新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薩克斯實驗;訓練;拓展
薩克斯實驗是探究光合作用的一個著名的經典實驗,它直接證明了光合作用的產物之一是淀粉,光合作用的條件之一是光照。通過對該實驗的教學與訓練,學生可以得到實驗設計的方法和技術,提高探究問題,設計實驗的能力。而且,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更在原實驗的基礎上延伸出新的實驗,從而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能力上得到提高和發展。
一、薩克斯實驗過程及相關訓練
步驟一:饑餓處理。把一株生長健壯的銀邊天竺葵置于黑暗處一晝夜,以消耗葉片中的淀粉、葡萄糖等有機物,此即所謂饑餓處理。
步驟二:遮光。選取生長良好的一個葉片,將其一半用黑紙遮上,用回形針夾緊,另一半暴露于空氣中。
步驟三:照光。把處理好的植株放在光下幾個小時,以便葉片進行光合作用
步驟四:脫色處理。把經過光照的葉片摘下,去除紙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水浴加熱,以去除葉綠體中的色素。然后放入清水中漂洗。此步驟是為了防止葉綠體中色素對反應顏色的干擾。
步驟五:顯色反應。在脫色并漂洗過的葉片上滴加碘液,葉片上照光的部分顯藍色,邊沿和遮光部分不變色。
結論1 :光合作用產物是淀粉;結論2 :光合作用的條件之一是光照;結論3:由于葉片邊沿的銀色部分不顯藍色,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故而可以推斷,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二、圍繞實驗的相關訓練,設計相關問題
①薩克斯實驗要探究的問題是什么?(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②實驗的原理是什么?(淀粉遇到碘液顯藍色)
③實驗前為什么將天竺葵置于黑暗處24小時?(其目的是要充分消耗掉葉片中原有的淀粉和葡萄糖等有機物。這樣,顯色反應時,葉片變藍色,其淀粉就是由光合作用新生成的。)
④為什么要對葉片進行脫色處理?(其目的是防止葉綠體中色素對反應顏色的干擾)
⑤該實驗設置對照了嗎?哪個是實驗組?(有對照。實驗組是葉片背遮光的部分,沒遮光的部分是對照組。)
⑥該實驗的變量是什么?(自變量是光照,因變量是淀粉的產生。)
上述的問答練習有助于學生體會設計實驗所要探究的問題,實驗原理,實驗遵循的原則以及實驗應注意的事項等等。
⑦該實驗用回形針夾緊黑紙對葉片進行遮光,會妨礙葉片吸收二氧化碳?如果會妨礙,實驗還符合單一變量原則嗎?能否設計實驗改進一下。(有可能妨礙。不符合單一變量原則。可以設計改進實驗,見拓展實驗一。)問題7是在鼓勵學生質疑,因而產生探究的欲望,很容易引出有關的拓展實驗。
拓展實驗一:給出下列儀器和藥品,模仿薩克斯實驗,設計實驗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盆栽天竺葵,錐形瓶若干,軟木塞,碳酸氫鈉溶液。步驟一:仍然選取天竺葵,重復薩克斯實驗的步驟一。步驟二:從上述植株上選取兩個葉片,分別罩入一個盛有少量碳酸氫鈉溶液的錐形中, 其中一個錐形瓶蒙上黑紙遮光,另一個暴露于光下。步驟三,步驟四,步驟五分別同于薩克斯實驗的步驟三,步驟四,步驟五。
實驗現象:沒遮光的錐形瓶中葉片滴加碘液變藍色,遮光的瓶中葉片不變色。實驗結論:光合作用需要光照。這一拓展實驗的設計方案,嚴格地符合單一變量原則,而且,不影響植株的正常生活,學生會明顯感到它優于薩克斯原來的實驗。能夠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條件之一,很自然地會想到二氧化碳的問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條件嗎?
拓展實驗二:利用下列物品和儀器,模仿薩克斯實驗,設計實驗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條件。(重復上述拓展實驗一,只是步驟二中兩個錐形瓶內一個盛有碳酸氫鈉溶液,另一個盛有NaOH溶液,都不遮光。)(注:碳酸氫鈉提供二氧化碳,NaOH吸收二氧化碳。)
實驗現象:盛有碳酸氫鈉溶液的瓶中葉片滴加碘液變藍,盛有NaOH溶液的瓶中的葉片則不變色。實驗結論: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當然,薩克斯實驗的結論3是通過葉片銀色的邊緣和綠色部分不同現象的比較得到的結論,帶有一定的主觀判斷的色彩,能否通過實驗直接觀察到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呢?
拓展實驗三:利用提供的儀器和物品,觀察光合作用的場所是不是葉綠體:顯微鏡,玻片,刀片,盆栽天竺葵,碘液。(重復薩克斯實驗或拓展實驗一或拓展實驗二,把顯藍色的葉片,切成薄片,制作成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
實驗現象:細胞內只有葉綠體顯藍色,其余結構不變色,說明了只有葉綠體中產生了淀粉。實驗結論: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三、教學體會
這一個實驗教學,在層次上分成訓練和拓展兩個部分,有利于學生通過教材上經典實驗的學習,掌握實驗設計的技能,從而形成在新的情境下設計實驗探究新問題的能力。
在拓展實驗部分,使每一個實驗只探究一個問題,確保了實驗的單一變量原則,實驗現象和結論能一一對應起來,實驗設計明顯優于薩克斯原來的實驗。學習前人,超越前人,教與學都具有了成長性,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勇于探索,不唯前人是從的精神。
這是一次探究式教學的嘗試。其目的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處理和搜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等,重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邳州市鐵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