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已經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也是新課改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在眾多創新性的學習方式實踐中,高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僅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鍛煉了他們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筆者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嘗試了多種新的學習方式,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經過一學期的實踐,成效顯著。下面,將對高中地理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方面做些探討。
一、高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之概要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如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在班級內部形成地理學習的小單元。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充分在發揮個人特色的基礎上各成員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研究地理現象和地理事物,可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團隊合作的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實施時應注意的問題
如果教師欲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構建靈活有效的學習小組。在構建學習小組時,教師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保持各組之間的均衡。眾多研究者認為,小組的構建應該堅持組內異質,組內同質原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筆者認為,構建小組時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即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性格差異、組織能力及性別比例,至于組內人數,實踐證明保持在5~6人為好,既能達到合作的目的,又不乏靈活性。
?。?)明確組員職責,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一般來講,每個學習小組需要一名組長負責組織工作,一名同學負責記錄工作,一名同學負責材料的選擇與整理工作,最后還需要一名同學負責向全班同學報告本組學習探究成果,所有的活動在組長的計劃指導下進行。這樣一來,學習小組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地理學習探究活動,逐步地思考問題,逐個地發表見解,最終加以總結,形成學習成果。另外,小組內的分工并非一經確定就一成不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小組內成員經協商后輪流負責相關工作,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得到鍛煉。
?。?)有效利用學習小組,不流于形式。構建學習小組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停留在表層,要在適當的時候發揮其真正的效用。如果問題較簡單,則沒有采用合作學習的必要。在實際地理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情境主要有三種:①學生對課堂老師所講的重點難點存在異議時,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方式來調動每個同學的積極性,進而解決教與學的重點難點。②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復習整理建立知識系統時,可以進行合作學習,組員之間通過對比討論辨析等發散性思維方式,得出合理的知識系統。③當需要對地理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時,也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
?。?)注意發揮教師的作用。教師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整體調控者,要做好精心準備,適時調整工作。雖然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自主學習的狀態,但是這并非說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學生集體自學。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扮演著調控者組織參與者的角色,要擔起更多的職責。主要體現在:①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條件,主要包括兩點:物質條件和心理條件。物質條件即教室的布置力求便于學生組內組間的交流,便于教師到位輔導;心理條件即引導學生從心理上認可合作學習方式,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對學生進行耐心輔導。②為學生精心界定合作學習的內容。在教學中,遇到適合合作學習的內容時,教師要提前做好學習架構的設計工作,設計力求具有開放性、探索性以及啟發性。要求學生合作學習什么,主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也必須明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注意不要對學生進行過多的限制,以免束縛其思想的活躍性。③學習過程中注意適時指導。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若某些問題未得到及時解決,那么將會影響合作學習的整體進程。因此,教師必須保證自己積極地介入到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為同學們提供有效的指導。當個別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時,應予以指正;當小組討論遇阻時,應予以點撥,引導他們開啟思路以保證小組討論能繼續進行;當個別學生或者小組不認真學習時,應予以引導,提出要求;當某個組提前完成任務時,應加以檢驗并作出簡要評價;當小組學習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高中地理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還將繼續運用此教學方式,并努力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以使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此外,這種學習方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探究新的高效的學習方式,并在實踐中加以摸索,爭取全面提高自身教學效果,共同促成新課改目標的最終實現。
?。ň附械谝桓呒壷袑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