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在課堂上造成的生動活潑、樂觀愉快的氣氛,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重大意義。”列寧也曾指出:“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有滋有味,充滿情趣呢?筆者根據多年的政治教學實踐經驗,從幽默教學、聯系實際、激發學習情趣、創設實踐、靈活開場、重視結尾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幽默教學,增加學習情趣
思想品德課的特點就是政治理論性較強,學生學習感到枯燥無味。所以,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教學情境:教師提出問題后,教室寂靜無聲,學生不敢也不愿舉手發言。這時,作為教師就應運用幽默語言努力點燃學生心里的興趣之火,激起學生心靈的情趣之波,順利地打破僵局。例如在教《改革開放后祖國面貌發生巨變》時,我讓學生結合家鄉變化的事例列舉變化的表現,并分析出現變化的原因,最后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問題從易到難,學生完全能根據所學解決。但課堂中出現的是一片沉靜,這時,我就說:“我們這個班級給老師留下的印象一直比較好,同學們集體榮譽感強,現在有誰愿意勇敢地站出來捍衛你們班級的尊嚴?”這時,我發現有個女生好像有要發言的愿望,于是我就說:“請XX來給大家開個鳳頭,好嗎?”面對老師期望的眼神,該女生果然不負厚望,她的回答贏得了老師的贊賞。隨后,我又將目光轉向了男生,難道我班的尊嚴就沒有男同胞來捍衛嗎?男同胞甘于輸于女同胞嗎?我認為“巾幗不讓須眉,×××給我們開了個鳳頭,男同胞們應不甘落后,誰給大家開個龍頭?”老師話音剛落,立馬有自告奮勇者競相回答。學生發言爭先恐后,教室氣氛熱鬧輕松。老師的夸獎也是毫不吝嗇: “你的表達能化腐朽為神奇”“回答得太棒了,再獎勵你一個問題”……通過這些詼諧的語言,幽默的表達,學生眉開眼笑,興趣倍增,情緒高漲,逐漸進入了一種最佳的學習意境。
二、聯系實際,激發學習情趣
德育必須根據知識特點滲透到教學的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要找到知識與學生生活的接近點進行教學。在教學青少年要敢于且善于同違法行為作斗爭時,我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設計了幾個討論題:你能列舉我們校園周邊發生的侵犯學生權益的現象嗎?這些現象有何危害?如果你受到侵害你想到的是什么?假如你看到同學正在被侵害你會怎么辦?這些問題,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立刻展開熱烈的討論,課堂呈現一派情趣盎然的景象。這樣,一下子就把課文知識與活生生的現實聯系在了一起,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情趣,使學生受到很深的思想教育,又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三、創設實踐,發展學習情趣
思想政治課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只有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使他們在實踐中品味情趣,熏陶情感,完善人格,才會產生更強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學初三年級“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內容時,因教材中講解的相對簡單,所以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更難以起到導行的作用。為此,我以學生最常見、最熟悉的自來水為例設計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參觀自來水廠,了解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自來水就是由天目湖水消毒、混凝、沉淀、過濾等流程加工而成,最后經過網管輸送到千家萬戶的。同時,學生又通過走訪調查中心河流的污染情況,這樣學生親身感受到養育我們的母親河的污染情況,激發了學生對水環境的保護意識、責任意識和節水意識,加深了學生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解。
四、靈活開場,誘發學習情趣
一堂成功的政治課,與恰當的開場是分不開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巧妙的開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主動配合,有利于師生雙向的教學活動,具有極強的真實性。如在教學《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時,我思考:“通過本課學習,怎樣才能讓學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覺抑制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襲呢?”為達到目標,我精心設計教學導語:“同學們,你們上過網或玩過游戲機嗎?”繼而又引導學生思考:“上網、玩游戲有何利弊呢?”由于是自己熟悉的事,學生學習的情趣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在學生暢所欲言后,引導學生發表感想。這些與學生緊密聯系的事例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可信度高,在情感上便于接受,極富教育意義。
五、重視結尾,回味學習情趣
教師往往忽視課的結尾,有時還有走過場之嫌。其實,把握結尾時機,做到簡潔有力,恰到好處而又留有余地,讓學生重溫新知,回味情趣,起到畫龍點睛之筆,往往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在教環境保護這課結尾時,我出示課前讓學生收集的環境污染的有關資料和圖片,繼而引導學生結合本課所學的知識,寫一份給政府的環境治理建議書。這樣不僅能鞏固新知識、保持學習興趣,還能進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要使政治課有趣味,教師就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撥動學生心弦,使政治課堂教學有聲有色,回味無窮。
(溧陽市后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