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所在的海州地區是一個鄉土史資源豐富的地區,而鄉土歷史教學是中學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有助于發掘學生潛能,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有利于加強對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尤其突出的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魅力和作用。但現在不少學校為了應對考試,主動放棄了這一法寶。我校在此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摸清我校開展鄉土史教學的情況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鄉土史中的人物事件、風土人情都是學生身邊的事物,學生對此一知半解,講授鄉土史可大大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海州地區鄉土史資源很多,在實踐中,我們幾位歷史老師去查閱文獻,了解本地的鄉土史資源,收集整理成學習資料,大致將鄉土資源歸納為以下幾類:
(1)文字材料。海州自古以來編寫的地方志比較有名的有《隆慶海州志》《康熙海州志》《嘉慶海州志》等等,可以作為歷史老師進行鄉土史課程資源開發的第一手材料。改革開放以后,區政協組織編寫的文史資料匯編(如《海州文史資料》等匯集歷史、傳說于一體),有利于歷史課口述歷史的學習與研究。此外,在開發連云港鄉土史課程資源方面,可以借鑒彭云、劉洪石、李洪浦等地方史專家的研究成果。歷史教師還可以根據需要閱讀《海州文獻錄》《連云港風物傳說》等資料。
(2)歷史文化遺址、遺跡。海州地區歷史文化遺址、遺跡眾多:如將軍崖巖畫、石曼卿讀書處、白虎山歷代石刻等等,近現代的革命紀念地如板中三女杰、白虎山中共東海特別支部紀念處等等。
(3)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作為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城市,海州與數不清的名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遠古時期的太昊、少昊,春秋時的孔子,北宋的蘇軾、石曼卿,清代以花果山為原型書寫《西游記》的吳承恩、以海州板浦為原型書寫《鏡花園》的李汝珍,近代歷史上的沈云沛、許鼎林……他們每一個人都為海州鄉土歷史寫上了精彩的一筆。
二、選擇適合我校促進歷史教學的鄉土史
海州鄉土史資源浩如煙海,但在實際的歷史課堂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課堂需要選擇適合我校的并能促進歷史教學的鄉土史資料。同時還可利用所選的鄉土史資料對學校進行鄉情、國情教育,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家、愛鄉、愛國之情。
(1)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穿插補充鄉土史課程資源。教育家加里寧說:“愛國主義是從深入認識自己的故鄉開始的,我們的周圍盡是過去事物的遺跡,如果能夠看到它,哪怕是局部的,如果能接觸它,感覺它,對發展愛護歷史并且主要是愛護祖國的情感有很大意義。”
(2)組建鄉土歷史興趣小組。鄉土史資源進入課堂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組建鄉土歷史興趣小組,把鄉土史以專題的形式列出來。歷史老師在這一過程中起引領的作用:首先為學生提供一些材料,讓學生有一個大體的了解,然后讓學生在節假日及課余時間通過上網、上圖書館等方式去查找資料,并實地走訪歷史遺址。上述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從現實中發現問題、綜合運用思考問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3)邀請鄉土史專家做專題講座。海州地區目前有許多鄉土史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他們在挖掘歷史,拓展文化內涵上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學校可以邀請鄉土史專家、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如老紅軍、老八路等等為學生作關于海州歷史沿革、風物傳說、名著與海州等方面的專題報告。名人做報告既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又能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對文史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鄉土史教學取得的成效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證明,鄉土史教學進入歷史課堂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學生增強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了實踐能力。鄉土史興趣小組為學生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空間。在探究走訪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空前高漲,原來對知識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在活動中形成了中堅力量。他們敢問、活躍,體現了他自身的價值,自信性增強了。同時獲得了親身體驗,形成了一種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喜愛質疑、勇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產生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活了自己在各學科學習中所有貯存的知識,提高了學生自我加工整理、輸出信息的能力。
(2)學生品德素質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愛祖國從愛家鄉做起,對家鄉的愛要建立在對家鄉的了解的基礎上。在鄉土史教學實踐期間,除了老師上課講解的海州地方人文典故、風土人情外,七八年級學生閱讀了大量介紹家鄉的文章,觀看了“花果山星火”等專題片,聽取了老一輩英雄事跡介紹報告會,還有幾次實地考察了海州幾家工廠,對工廠消耗的水電氣及產生的污染情況有了深刻的了解。不言而喻,通過上述活動,學生對家鄉的了解大大增多。通過鄉土史實踐探究活動以后,同學們感慨地說:家鄉有那么多豐富多彩的鄉土人情,那么多名人,我們的先輩真偉大。家鄉自豪感比活動之前大大增加了,而對自己生活的祖國也產生了親切的感情,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升。
(連云港市新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