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中進行行之有效的練習,既能使學生掌握新知識,增強數學能力,又能夠促進學生開發智力、挖掘創新潛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念、態度、價值觀。要使課堂練習有效,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注意科學性、層次性和差異性,要注意靈活性和多樣性和趣味性等。
課堂練習既能鞏固新課所學的知識,又能幫助教師反饋到學生的信息。雖然課后習題很多,輔助性的練習冊也不少,但是各種資料上的題目是大量重復的。面對繁多的習題,教師仍需有的放矢地作出選擇,并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一些課堂練習。設計的練習既要突出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便于學習鞏固所學知識,又要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和開放性。簡單地說,要使練習有效。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我覺得課堂練習的設計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注意科學性
科學性,主要是指題目本身不能出現科學性錯誤,問題的指向性要明確,不能模棱兩可。比如,有這樣一道選擇題:下列判斷中:①負數沒有絕對值,②絕對值最小的有理數是0,③任何有理數的絕對值都是非負數,④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其中正確的有():A.1個,B.2個,C.3個,D.4個。假如學生恰好將一個正確的命題和一個錯誤的命題判斷反了,那么所選擇的答案依然是正確的,這就不利于教師及時查找學生的錯誤原因。這樣的練習題就不具有科學性。因此,我在教學中將這道題改為填空題:下列判斷中:①負數沒有絕對值,②絕對值最小的有理數是0,③任何有理數的絕對值都是非負數,④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其中正確的有()(填序號)。這樣就能準確地反饋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利于教學。
二、課堂練習設計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有層次性和差異性
對某一個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教師要根據不同能力的學生設置不同的練習題,增加練習的層次感,供學生選擇。
三、課堂練習設計要注意趣味性和開放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設置課堂練習時,如果能設置一些有趣的練習題,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而且能夠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練習質量和效果,真正達到練習的目的。例如,在初三中考復習到三角形時,有這么一道題:用一條直線將一個三角形面積兩等份。我將它改編為:從前有一個地主有一塊三角形的土地,要平均分給他的兩個兒子,要求分界線是直的,怎么辦?你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看到這個問題,覺得挺有意思,因此有了興趣,當然問題不難解決。接著我又問:如果地主有三個兒子呢?不一會學生就有了答案。我繼續問:如果地主有四個兒子呢?這下就更熱鬧了,學生經過討論,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我相信,這個知識點他們會牢牢記住的。
四、課堂練習設計要注意適量、適度
適量、適度的練習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發展思維。但是,如果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太繁,學生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完成,也沒有能力去做,無形中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僅違背了上級的文件精神,更重要的是打消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這樣做,就迫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去抄襲,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因而會適得其反。重視課堂效率,向45分要質量。因此,課堂練習老師要經過一番精心準備,其設計的內容應注意做到少而精,注重針對性、綜合性和有效性,避免復雜繁多,枯燥無味,讓學生可以定時定量地完成,保證課堂教學環節能夠順利地進行。
五、課堂練習設計要注意拓展和變式
課堂練習除了要有基礎練習,還必須要有拓展性習題。這樣,學有余力的學生就會在解題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挑戰欲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在講完有理數的減法后,依次給出了如下三道題:(1)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