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迅速發展,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教學中,不少學生對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產生模糊認識。現從非公有制經濟的組成、地位作用及如何發展等方面,幫助學生澄清對非公有制的認識。
非公有制經濟相對于公有制經濟,它是我國現階段除了公有制經濟形式以外的所有經濟結構形式。非公有制經濟主要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理論源泉是實踐,發展依據是實踐,檢驗標準也是實踐。改革開放偉大的實踐雄辯地證明,非公有制經濟是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要求的最具活力的新興生產力,將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存在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條件下與市場經濟的相伴而生的,具有適應市場、激活經濟的強大活力,是生產力不夠發達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經濟形式。非公有制經濟在拓寬就業渠道、活躍城鄉市場、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和實踐的充分檢驗。
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客觀的經濟規律。任何固守本本、漠視實踐、超越或落后于實際生活的做法都不會得到成功。歷史給我們曾經犯過的錯誤,給予了沉痛教訓。目前,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創造經濟增量的重要主力軍。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并不意味著削弱或取代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進力量,公有制經濟控制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向、控制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稀缺資源;公有制經濟是國家高效調控經濟的主要產權基礎,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確保了宏觀和微觀經濟的穩定運行;公有制經濟是國家實現經濟自主發展和參與國際高端競爭的重要經濟條件;公有制經濟,是實現國家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公有制經濟不僅注重經濟效益,也注重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更注重國家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對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主導作用;通過強化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還可遏止收入差距擴大,實現共同富裕。所以,沒有國有經濟為核心的公有制經濟,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也就沒有共產黨執政以及整個社會主義上層建筑的經濟基礎和強大物質手段。因此,如果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一旦改變,國家政權和整個上層建筑的性質和作用將隨之改變。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為進一步發展我國生產力,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加強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使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
(鹽城市大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