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年僅34歲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已經是一個很有影響的知名人士了。他先后被遼寧省政府授予“優秀班主任”稱號,被中共遼寧省委和省政府授予“勞動模范”稱號,被國家教委、全國教育工會授予“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個人”稱號,被國家教委授予“全國優秀班主任”稱號,中共遼寧省委和省政府聯合作出《關于在教育戰線開展向魏書生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并授予他“特級教師”稱號。
在各種榮譽和成績面前,魏書生更加謙虛謹慎,嚴格要求自己,不論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多大困難,從不尋求上級組織的任何特殊照顧。但是,他為了紀磊同學的前途,卻利用自己的影響走了一次后門。
紀磊是魏書生所帶班級的班長、校學生會主席,不僅學習成績突出,而且班級工作和學校工作也做得相當出色。可以說,她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是一個為了集體肯于犧牲個人利益的學生。但是,在臨近升高中考試的時刻,紀磊大病數日,結果影響了考試成績,因幾分之差而沒能進入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當時誰都明白,一般來說,上不了重點高中,就意味著堵死了上大學的道路。
雖然魏書生不認為上不了大學就一定不能成才,就一定沒有出息,但面對嚴酷的現實,他寢食難安。他想,如果對紀磊同學的前途和命運漠不關心、不聞不問,那以后誰還愿意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呢?對以后的紀磊又會產生怎樣的消極影響呢?他不能不為紀磊考慮再三。
魏書生雖然對一張考卷定終身的教育制度很有看法,但卻無能為力。他寧可犯一回走后門的錯誤,也要去找教育局的領導,請重點高中破格錄取紀磊這樣的好學生。
當時,魏書生正在沈陽,本想利用在沈陽停留的時間,回家看看生病的父親。可一想到紀磊的將來,他就心急如焚,立刻踏上了返回營口的火車,趕到市教育局,為紀磊能進入重點中學而斡旋……
魏書生就是這樣,把無私的愛獻給了學生。每當學生表達感激和報答之情的時候,他總是說:“老師愛學生是應該的,我唯一的期望就是你們把愛傳遞下去。如果非要報答的話,你們就從愛身邊的人開始,從愛父母、愛同學、愛集體開始,進而愛祖國、愛人民,時刻準備把自己的愛變為報效祖國和人民的實際行動。”
這就是魏書生,一個愛自己也愛別人的人,一個尊重自己也知道怎樣尊重別人的人。
魏書生經常教育他的學生:“人世間有什么?有陽光,有鮮花,有正義,有善良,有勤奮,有自強,有開朗,有快樂;人世間還有陰云,有毒草,有邪淫,有兇惡,有懶惰,有自卑,有狹隘,有憂慮。生活中原本有快樂,你善于尋找,善于站在快樂的一方,堅守住快樂的心理陣地,不讓憂慮打進來,你便是快樂的人。”
他認為,班主任只有愛學生,才能體現班主任的基本素質。有了愛學生的思想,班主任才能夠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和管理工作中去,才能有利于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自覺地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具備較強的教學和管理能力;才能真正熱愛、信任和了解自己的學生,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同時,班主任只有愛學生,才能順利開展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從了解學生開始的。從許多方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順利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條件。只有了解學生,才能在教育和引導學生的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班主任和學生構成了教育與被教育、管理與被管理的兩個基本因素,這兩個因素都是人,而情感是人的本質特征之一。愛是情感中最積極的一種態度,是人性本善的體現。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逐漸變化和對求知欲望的不斷增強,作為班主任要用自己的愛去感染學生,讓愛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相傳遞,使每一名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去爭取更大的進步。對學生深切的愛,正是許多優秀班主任取得成功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