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留白”,即于教學過程中設定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組織學習,或預習復習,或歸納演繹。
一、“留白”的意義
1. 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留白”藝術的主旨在于留給學生相當的時間,由學生自己對學習內容進行解析、消化,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思考。這將激發每個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使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 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
“留白”藝術要求教師放棄“滿堂灌”“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法,徹底克服教者“包辦代替”、學者“生吞活剝”的現象。教師將由演員變成導演,學生則由臺下的觀眾變成領銜主演。在“留白”中,學生在教師的指點下,按照自己的思路來解析概念、歸納原理,根據自己的特長來確定掌握內容的具體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應用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3. 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留白”的特點是:教師指導,學生操作。在“留白”中,學生既要動腦又要動手,或“悟”或“做”或“記”,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必將誘發學生的學習靈感,使不同思維特點的學生皆可找到用武之處,從而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和學生學習的信心。
二、“留白”的操作
1. “悟”
“悟”是領會,是理解,是溫故知新。思想政治課的內容理論性強,一些概念、原理十分抽象,單憑教師分析講解顯然不夠,至于希望通過“講得多、講得細、講得深”達到學生的透徹把握更是緣木求魚。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這個“思”,就是“悟”。
“悟”是抽象思維的過程,要求開動腦筋,展開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這里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教師的越俎代庖只會使學生徘徊于思維的迷宮而達不到真理的頂峰。
2. “做”
“悟”的結果是懂,但懂的僅僅是理論。理論還要與實踐相結合,這就要求學生去實踐,去“做”。只有努力去“做”,才能出真知。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做”也就理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手段。
練習是檢查理解廣度和深度的工具,是比較重要的“做”。只“悟”不“練”,對知識的掌握難以全面、深化和鞏固。教師應該精心設計一定量的選擇題、思考題,讓學生于練習中發現知識點的誤區,通過比較、辨別,加深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3. “記”
“悟”了、“做”了好“記”,“記”了更好“悟”,也更好“做”。“記”是對舊知的回憶和對新知的記憶,既是鞏固又是提高。理解了并不一定能夠記住,記住了才能進一步加深理解。與學生交談常常會有這樣的對話:這個原理你懂了嗎?懂了。這個原理的內容是什么?記不得了。既然記不得,又怎能說是懂了呢!誠然,死記硬背是學習思想政治課的大忌,但切不可因噎廢食。
(冀州市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