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學,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容樂觀的問題。對于成績應該肯定,而對于問題,則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更新理念;適應新時代;新課改教材
一、新教材優越的方面
1. 采用“探本溯源”,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
生物科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觀察、分析、試驗是生物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眾多的知識都是前人在觀察思考及反復試驗的基礎上獲得的,其中有不少經典實例,這些知識在教材中用精練的語言、簡明的圖表及一個精彩的小故事“探本溯源”,簡述知識的獲得過程,引導學生沿著科學家的研究歷程,循著科學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去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識,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判斷力、表現力等。如在學習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和人類進化發展內容時,可先在教材的指導下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錄像資料、參觀動植物園,了解自然界生物間的有趣聯系,之后簡要介紹達爾文的環球旅行及其通過旅途的所見所聞產生生物進化思想的過程。這樣通過“活動——體驗——評價”的教學模式,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考、判斷能力,使學生掌握了學習和研究生物學的科學方法。
2. 加強實驗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生物實驗課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實驗課,盡量多開實驗課或演示實驗。在實驗課中,除必要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外,盡量減少束縛性條件,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和嘗試,并對自己的實驗結果作出推測和解釋。如在脊蛙反射實驗中,在完成規定的實驗內容后,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繼續試驗。刺激蛙背部右側和左側反應有什么不同?刺激一側時對側肢體有什么反應?刺激的強弱與反應的關系?……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動腦去想,然后發表自己的認識或看法。最后教師在充分肯定每位學生實驗成績,包括探索精神的基礎上,對其實驗結果作出正確的分析總結。
3. 優化習題和試題,培養學生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實施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因為考試是衡量和促進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手段,科學調整命題方式和考試形式對素質教育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教材中,要從習題和試題入手,大膽改革題型,并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以擴展學生的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知識。如在學習遺傳與變異、生物與環境等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對生活(子女與父母的長相、性格的異同)、對自然(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物在環境中的作用)的觀察、思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求得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二、教材對農村學生不適用的方面
1. 農村學生接觸的信息量少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生活中處處蘊涵著信息,信息中有很多是人們普遍關心的鮮活生動的生物知識和敏感具體的生物問題,教師要讓學生課外多注意博覽群書,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如走進圖書館、訪問互聯網站、參加社會實踐調查等,及時查閱收集、檢索處理生物信息。這不僅是生物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也是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充實知識、豐富閱歷的有效途徑。新課改下的教材正好注重這些信息,信息就是知識,要使學生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就要不斷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與培養勇于實踐、創新學習的意識。而這些,正是農村條件所達不到的!
2.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的條件達不到
所謂實驗能力包括熟練使用顯微鏡、解剖器、安裝實驗裝置、自行設計各種實驗步驟、采集制作植物、動物標本等,但是農村中學的條件根本達不到,沒有相應的器材和一些基礎設備,只能做些模擬實驗。剛進中學的學生好奇心強、好動,他們做實驗時,注意力分散,不注意聽講,主要看老師的示范。因此,教師一般采取模擬方式進行實驗。如在教學《顯微鏡的作用》一課時,教師可先講解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操作顯微鏡時邊講要點、邊用顯微鏡作示范。這樣模仿操作完顯微鏡后,再讓學生個別操作一兩遍,經過幾次這樣的訓練后,學生就基本上學會使用顯微鏡了。
3. 新教材的問題設置含新知識過多
學習生物不僅要認識和記住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要善于通過分析綜合、對比判斷,研究生命現象的特征與成因,思考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這就要懂得學會思考分析生物問題。如運用綜合的觀點觀察現象、分析聯系、找出規律,比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染色體和DNA的變化規律;運用對比的方法分析判斷、比較異同、認識本質,比如DNA和RNA的區別、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異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異同及聯系等,形成鮮明而準確的印象。教材在這方面設置很好,但是有過多新名詞,這些詞本來應是后面的章節出現的,這就給教師帶來困難,講解費時,效果不明顯。
學習生物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所學的知識、觀點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學會科學研究生物問題的方法和能力,是學好生物的法寶,也是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必備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培養生物科學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徑。對于農村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生物時,可能會帶來極大的困難,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
而對于城市學生來說,他們能從學習生活中獲取大量的信息資料,并能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規律、原理、觀點不斷進行分析論證,從中歸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觀點。這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對教與學都是很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朱朝義.高中生物教學與創新教育[J].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