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著名地理學家、地理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把畫片帶進教室,就是啞子也會說話了。”此足見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地圖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理知識的基礎,也是地理教學的主要工具。經常運用地圖,可以加強地理課的直觀性、形象性與趣味性,對于提高地理課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鞏固記憶、培養能力等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
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地圖的重要作用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先讓學生熟悉有關教學地圖的一些基本知識,這是我們地理教學中運用教學地圖的前提
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明確地圖的圖例、注記、符號和顏色所表示的意義,而且還要使學生知道不同的地圖的不同的用途,例如教學掛圖中的地形圖、政區圖、氣候類型分布圖、等溫線分布圖、等降水量分布圖、人口分布圖、交通圖、河流水系分布圖等,以便使學生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地圖。
二、把握好使用教學地圖的時機
教學地圖雖然是地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媒體,但由于課堂上的時間有限,地理教師必須把握好使用教學地圖的時機。要盡可能地使用教學地圖,能讓學生直接感知的,都要通過地圖爭取讓他們直接感知。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和設計教學地圖,避免為使用地圖而使用地圖。
三、要注意把多種教學地圖組合使用
地理事物本來就是綜合的,把分別表示地理事物不同側面的地理地圖組合起來使用,不僅能鍛煉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而且會使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認識更全面、更真實。例如在學習中國的三級階梯時,只要把中國的政區圖疊加進去,就能得出我國的哪些省份在第一階梯、哪些省份在第二階梯、哪些省份在第三階梯。
四、要注意圖文結合
對所用地理地圖進行解說,是地圖教學的重要環節。有些教學地圖本身就有文字說明或與相應的課文呼應,教師要充分運用這些圖文的結合,例如,人教版教材世界地理給出了“世界氣候類型”景觀圖,旁邊并附有文字。教師在使用這幅圖時,應引導學生閱讀這段文字,如果需要,還可以展開講解。
五、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到地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析圖、讀圖能力
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地圖教學過程中來,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圖的作用。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包括能夠在地圖上辨認方向、會進行比例尺的換算、會使用圖例等。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主要是通過在教師的指導下多應用。
六、運用教學地圖時,要善于聯系
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地圖內容時,要注意知識的連貫性,突出所講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而且還要將新出現的地理事物與已知事物進行聯系,使新近知識形成網絡。如在《我國的河流和湖泊》這一節,講到內流區和外流區的范圍時,應及時聯系我國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劃分,找出二者之間聯系的必然性、規律性等。
總之,地圖運用恰當,就能使教學達到“質量高,負擔輕”的理想境界,較好地實現“知識、行為、情感價值”三位一體的新型教學目標,真正地讓學生做到自主、探究式學習,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唐山市豐南區柳樹0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