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是心靈的共鳴。教師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是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師生情感關系對教學的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教師對自己情感的運用和自我調控是不可忽視的。
關鍵詞:情感;調控;教學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主導。由于學生的認知過程都伴隨著強烈的情感因素,而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的情感有著調控作用,所以充分注意教師積極的情感因素,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教育因素。
一、教師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1. 教師的情感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伴隨著師生情感信息交流過程。教學活動是傳播知識的過程,知識的傳播不但通過信息交流,而且還受到情感交流的影響。一位教育家說過:“知識的傳播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灌入另外一個頭腦,而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這種心靈接觸大部分都是通過情感的交流來實現的。”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對每一位學生都保持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并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這種態度,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受到激勵,從而產生良好的學習動力,形成更好的教學效果。
2. 教師的情感影響學生的情感發展
教師要用真摯的情感,理解和尊重學生,把熱愛學生與管理學生結合起來,平等關愛每個學生,民主管理每個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情感為出發點,做到以情感化學生,以情管理學生,以情教育學生。一個情感欠缺的教師,即使管理上做到嚴格十分,也很難將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一分。教師對學生要給予深厚的感情,讓學生能夠深切體會到教師對他的信賴和期盼,進而激勵他們的自信與自強。這樣,學生在情感的強烈感染下,就能釋放學習激情,發揮聰明才智。
二、教師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1.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
莊子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情真才能意切。教學過程中想要做到以情打動學生,教師必須對隱含在教學內容里的情感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才能去感染和打動學生。幾乎所有教材本身就蘊涵著豐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文科(如語文、政治、歷史等)類的教材中蘊涵著大量的情感,諸如悲歡離合、酸甜苦辣,可謂人間滋味盡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理科(如數學、物理、化學等)類學科,教師往往會忽略教材中內含的情感,其實每個定理背后都存在著科學家們艱辛的努力、堅強的意志,還有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些同樣是讓我們欽佩和學習的。就教材本身,數字和圖形的演變、自然和生活的融合、魔法般的反應無處不是體現了認識多樣到統一、復雜到簡單、奇異到和諧、抽象到直觀,從中我們可以體驗出不一樣的情感。教師只有深刻認識、領略了教材中的情感,才能將自己的體驗轉化到教學語言中,才能讓自己的講授充滿激情。教師對學科內容鉆研得越深刻,對隱含在教材背后的情感體驗得就越深刻,運用語言時的情感體驗就越細膩豐富,這樣,講授得就越容易字字含情,真摯感人。
2. 將情感運用在語言和表情中
教師熱愛自己的職業、愛學生,并對自己的學科有了深刻的情感體驗后,自然就有真情的流露。可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就能將自己的情感通過語言傳遞給學生,去感染和打動學生,勾起學生的共鳴。因為這中間還有一個是否善于表達的問題,即有聲和無聲的語言藝術。“有聲語言”就是說話。講授時不僅要做到“以情發聲”,更重要的是“用聲傳情”。因為聲音是有聲語言的一種載體,講授時的情感流露,要靠聲音的快慢強弱、輕重停連等的起伏變化。教師只有正確掌握和處理好這種起伏變化,才能將內在的情感變化表露出來,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 “無聲語言”包括眼神、手勢、面部表情等身體語言。如教師流露出來的期待、嚴肅的目光傳遞著期盼、認真的情感,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教師面帶慈祥、滿意的微笑,則傳遞著關愛、鼓勵的情感,能激發學生良好的情感。教師自然安靜的手勢,表示在陳述一個簡單的內容;放松而緩緩移動的手勢,表示在表達一個抒情的內容;有力急劇揮動的手勢,是在表達著慷慨激昂。總之,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可以傳遞潛在的心聲,展現內在的情感,增強其言語的感染力,給學生留下鮮明的視覺效果,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情感的自我調控
教師情感的自我調控主要源于課前或課堂上外界條件的觸動。教師也不過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個,依然要依靠社會,受到社會的影響,其情感也是時刻變化著的。
1. 課前的自我調控
情感的調控取決于教師個人的修養和個性品格。首先,教師要注重陶冶情操,把心理沖突轉化到事業追求上。在追求中不斷洗滌自己,在洗滌中完善自己,使自己不斷上升到新的境界,使自己在工作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心境。其次,教師要加強個性修養,從工作的基本要求出發,嚴格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加強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獲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與學生進行心靈的交融。
2. 課堂上的自我調控
課堂上偶發事件很容易引起教師的負面情感。對偶發事件的處理,尤能反應教師的課堂駕馭和情感自我調控能力。不管不問是教師的失職,激化矛盾是教師的無能。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應做到“冷熱并舉”。“冷”即“冷靜”和“冷處理”。偶發事件出現后要保持沉著冷靜,三思而行,不能被怒氣沖昏頭腦,失去理智,進而侮辱體罰學生,要冷處理,留時間讓學生有自我反省的機會,下課后冷靜和學生平等地交換意見,使其心悅誠服后進而給予合理的處理結果。“熱”即“熱處置”。面對偶發事件,教師要能保持頭腦冷靜、反應迅速并對事件的發展作出準確的預見,抓住時機,很快化解矛盾,巧妙地拉回學生的注意力。
總之,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情感的作用,合理地應用好自己的情感,善于調控情感因素,將自己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充分融合,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邳州市運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