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任務是要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堅持以提高人的素質為根本目的,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學生成長的內在規律,堅持“以人為本”的正確思想,讓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肩負著培養未來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尤為重要,是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關鍵。
一、教師職業道德與道德教育
教師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是幫助教師協調與學生、同事及學生家長以及其他社會關系的行為準則。由于教育活動本身的特殊性,這就使得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比對其他職業的更高。教師面臨的工作對象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教師的言行對學生具有強烈的示范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與奉獻精神。要使教師職業道德成為教師的內在信念和自覺行為,必須通過系統的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主體自身的修養才能實現。教師肩負著培養未來教師的重要使命,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師德教育,積極引導自覺加強師德修養。要依據社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師施加系統的教育和影響,幫助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和教育信念,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轉化為自身職業道德品質的活動。
二、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師德內涵
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素質就是師德。對于作為實施素質教育主體的教師而言,教師的素質,尤其是職業道德素質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在承襲傳統的“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的基礎上,師德被賦予了更具科學性、時代性的新內容:
1. 創新精神與科學精神應成為師德的核心內容
教師必須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豐富師德修養的新內容,開辟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的新途徑,使師德能符合鮮明的時代特征。同時,推行素質教育、開展課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新一代青年。
2. 對學生充滿愛應成為師德的根本宗旨
愛學生是每個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品德,擁有了這種寶貴的職業情感,教師就會感到無比的幸福。這種情感可以幫助教師更深刻地領會到從事教育事業的樂趣,推動他們不斷地去探尋做好教育工作的方法,促進自身理想人格的形成。
3. 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應成為師德的重要標志
要想真正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就必須協調好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正確處理師生關系,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是素質教育下師德的重要標志。
三、教師專業化的師德修養
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促使學生成長、教育進步的重要因素,加強教師的師德職前培養,可以幫助其堅定教育信念,不斷充實專業知識,求取自身的專業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表現在教師個體方面,不僅學歷層次不斷提高,而且教育科研水平也得到較大的改善。這一過程不僅是教師教育新理念發展的過程,也是教師從專業地位到專業角色轉變的發展過程。
1. 為學生服務的專業意識
要體現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就要求教師努力提供令社會和公眾滿意的“服務”。為此,教師必須在專業工作中表現出主動負責、精益求精的專業意識。這不僅是從事專門職業的專業人員的必備條件,也是衡量一種“專業”成熟與否的重要標準。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主動為學生服務是教師作為專業工作者所應有的專業意識。教師的勞動對象是學生,勞動目的是為了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因此,熱愛學生、一切為了學生,這就成為衡量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尺度和首要要求,也是素質教育對教師的重要要求。只有樹立起為學生服務的專業意識,并用這種意識指導教育教學活動,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從而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2. 愛崗敬業的專業使命
教師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就決定了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必須把自己的工作與祖國的教育事業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聯系起來,同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緊密地聯系起來。敬業就是要求廣大教師要按照《教育法》《教師法》的要求,認真履行教師應盡的職責,并落實到對每一個學生的高度負責上。
3. 治學嚴謹、終身學習的專業品質
教師職業特有的要求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才可以真正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獲取知識的途徑也逐漸豐富。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的意識,不斷為自己充電,補充新知識,用新的科學知識來豐富自己。要對學生予以無私的關心和愛護,幫助學生樹立報效祖國、奉獻社會的意識,樹立起崇高的理想,做好學生的領路人。
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策略
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影響當前師德建設成效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師德建設重在自律,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中要加強自律,提高自身修養,并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樹立高尚師德的教師風范:(1)通過學習,提高師德認識,陶冶師德情操,確立職業道德信念,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較強的敬業精神、高尚的品德修養和創業精神。(2)教師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努力地掌握科學的教學規律,完善各方面教育技能,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教師魅力,真正達到“學高”的境界。(3)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實現師德內在道德與外表形象統一。教師要用自己高尚的師德去教育和影響學生,用高尚的德行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用自己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起好表率和導向作用。
總之,教師要通過學習《教師法》《教育法》《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明確教師的職責,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在處理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辨別和思考,才能培養自己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品質。
(臨川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