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后進生,是指智力正常,但難以達到教學要求,成績相對落后的那部分學生。這個群體常被一些老師和同學歧視,其中一些是“問題學生”,通常表現為: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心、自由散漫、學習被動、缺乏自覺性、成績較差等。目前,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后進生問題愈加突出,且比例有逐年上升之勢,已引起學校、政府及社會的重視。
一、后進生的成因
后進生問題的存在,既有個人原因,也有學校、家庭及社會原因,乃綜合因素所致。下面針對后進生產生的原因作簡要分析。
1. 客觀因素的影響
目前的社會處于經濟轉型期,許多人認為金錢至上,有錢便有一切。有的學生受“讀書無用論”思想的影響,看到同齡人外出打工,一年能賺不少錢,便心神不安,躍躍欲試,也想“淘金”;有的認為憑父母的關系,不讀書也可以找份好工作;有的因為家庭經濟拮據,吃穿用攀比不過他人,虛榮心得不到滿足,便意志消沉,無心向學。這些因素將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學生,推向了后進生的邊緣。
2. 主觀因素
激烈的學習競爭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有些學生學習方法不當,成績不太理想,情緒低落,易受外來因素的干擾。有的不思進取,行為懶散,上課時精神萎靡不振;有的遲到或早退,甚至逃課;有的混跡社會,染上吸煙酗酒的惡習;有的賭博上網,徹夜不歸。
3. 教師的偏見
有些教師的教學設計都針對優等生,根本不顧及后進生,對優等生關懷備至,寵愛有加,而對后進生冷若冰霜,漠不關心。一些教師以成績論英雄,按成績優劣排座次,這傷害了后進生的自尊心,使他們無地自容,性格變得孤僻而怪異。
4. 心理素質低
有些學生來自偏遠的農村初中甚至落后的“聯中”,由于師資力量薄弱,沒有得到正規的訓練,發音不準確,書寫不規范,訓練不到位,初中英語基礎較差,能力得不到提升。升入高中后,難以與優等生抗衡,便信心不足,成績一落千丈。
5. 家庭因素
由于父母長年在外打工,一些學生成為“留守”學生。父母只顧“向錢看”,對孩子疏于管教,看到孩子成績差,不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是諷刺挖苦,指責打罵,這些錯誤做法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尤其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關愛,心靈得不到呵護,抑郁寡歡,情緒低落,不愿與人交往,成為被拋棄的“另類”。
二、轉化后進生的措施
針對以上后進生的不同情況,我們應當采取相應措施來挽救他們,使其感受真情,體驗幸福,回歸班級大家庭。下面談談我做班主任期間,是如何轉化后進生的。
1. 激發動機,增強信心
有些學生不太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雖暫時落后,但他們看不到美好的前程,自暴自棄,覺得無可救藥,從而產生輟學的念頭。為此,教師要激發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善于發現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加強情感與挫折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既要看到困難與挫折,又要看到前途與未來,讓他們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后。
2. 用榜樣感化
我時常用榜樣去感化他人,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例如,我班有一個叫張×的男生,從小失去雙親,一直跟著祖父母生活。上初中時,成績名列前茅,升入高中后,思想壓力大,各科成績都落了下來,尤其是英語,學起來更艱難,他還經常上網、逃課,且好與人打架,可以說是一個“雙差生”。為此,我就讓英語科代表與他與坐同桌,感化他如何做人,并幫他學英語:教讀生詞,用英語會話、講故事,檢查作業等。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張×的成績大大提高,成為班級品學兼優的學生。我還號召學生開展 “手拉手”“一幫一”的活動,讓一個優等生帶動一個后進生,形成一種“比學趕超”的競爭態勢。
3.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同于初中,初中多感性認識,而高中多理性思考。高中各科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才能取得好成績。要學好高中英語,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與精力,做到口勤、手勤、耳勤、腿勤。要預習好所學內容,上課認真聽講,全神貫注,積極思考,養成做筆記的習慣,課后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4. 激發學習興趣,改進課堂教學
教師要善于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習熱情,因為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我經常用多媒體課件上課,來擴大信息量,激發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有些后進生的注意力長時間不夠集中,我讓學生唱首歌,或者朗誦詩歌、講故事、猜字謎、聽錄音等,來調節沉悶的課堂氣氛,舒緩緊張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5. 開展探究性學習,體驗成功樂趣
教師要倡導探究性學習,適時地創設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成為活動的參與者,在探究中切磋英語、感受英語、提高英語,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與技巧,在學習中分享成功與快樂。
6. 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
大班化教學有一定的優勢,統一講授,統一訓練,統一作業,覆蓋面較廣,大多數學生能得到發展與提高,但后進生只能人云亦云,不懂裝懂,長此以往,考試成績很不理想。因此,應當改變單一的評價機制,采取多元化的、能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方法來評價每一個學生。如對測試的結果打等第(A、B、C、D),代替分數的衡量;利用班級學習園地,對進步幅度大的用大紅旗標注,進步幅度小的用小紅旗標注;可以舉行各種競賽來激勵學生,用獎品及證書來表彰獲獎者。這些措施使學生感到心情舒暢,消除了恐懼感,激發了學習熱情。
7. 全社會的關心
要解決后進生問題,必須學校、家庭、社會通力合作,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經常召集后進生家長座談會,介紹后進生在校的表現,并了解在家里的表現。教師是轉化后進生的主力軍,要協調好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不可偏廢任何一方。只有這樣,后進生才能在社會大環境中得到來自各方面的幫助。
總之,后進生的轉化是一個長期、艱巨而復雜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這是每個教師面對的難題,也是我們的職業道德所決定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付出真情,因勢利導,挖掘后進生的潛力,增強自信心,調動積極性,充分發揮英語學科特點,改革課堂教學,注重趣味性與實踐性,就一定能夠使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卓有成效。
(邳州市官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