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潔教授在《再論“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向生活世界的回歸》一文中指出:“作為一門品德與社會課,回歸生活世界還包括另一方面的內涵,那就是我們的課程、教材、教學還要以生活世界為其歸宿。也就是說,要使學生通過教材、教學所學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問題,改變他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態度、價值觀等等……如果我們僅僅止于出發點上的回歸,以兒童能接受這門課程、喜愛這門課程為滿足,而不去考慮它是否能真正回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是否能對他們的生活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那么前一種回歸也就失去了意義,課程改革也很難說成功的。”這些觀點,切實地道出了“品德教育,應該是生活化的品德教育”的真諦。作為站在德育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上進行道德的教育,更應該將品德課程向課外延伸,引領兒童體驗和感悟,讓校內有限的課堂與校外真實的世界接軌,在生活中學習生活,學習道德。
一、延伸——是為了扎扎實實地完成課堂教學
生活是道德教育的根基,品德教學應緊緊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并最終回到生活中去。若我們僅僅滿足于課堂效果,可能會讓學生明白一些道理,但往往會使得學生知行嚴重脫節,講起道理來夸夸其談,做起事情來眼高手低。這都是因為學生們沒有享受到實踐體驗帶來的快樂,更不用說永遠保持那份實踐體驗帶來的快樂了。而課堂的延伸,能還給孩子們真切的體驗。
以三年級上冊《我不耍賴皮》為例:課堂上,孩子們分組討論為本班制定了班規,大家氣氛熱烈。下了課,可能學生把這樣的活動僅當做一場熱鬧的游戲。為了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我們把班規張貼在班內,讓每個孩子對照著反思自己的行為,檢查自己的行為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哪些方面還需要努力。每天對照、每天小結,讓學生學會反省自己。一個半月后,我們再次修訂了班規,學生通過討論,修正了部分內容,又增添了一些內容,如:班級集體的事要齊心協力,為人要誠實……通過這一系列的延伸過程,真正實現了該堂思品課的教學目的。
二、延伸——是為了在生活之中提升學生的品德與生活質量
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反映在品德課上,它要求思品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在生活之中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生活品質。
以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我掉了一顆牙》為例,課堂上孩子已認識到保護牙齒的重要性,還糾正了不良的刷牙姿勢。為讓學生切切實實地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我們在課后設計了一個課后延伸的環節——根據內容設計一張評價表,要求每個學生按要求刷牙并作自評和家長評,老師每天檢查;請家長配合監督,填寫好每一天孩子的愛牙護牙情況,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生活好習慣。在此基礎上,我們還特地邀請醫院的口腔醫生對班級的孩子們做了一次口腔檢查,讓牙醫告訴他們真實的牙齒狀況。在實施評價表一個月后,我們又對家長做了一次調查,家長普遍反映學生的護牙情況得到了改善。
評分內容如下:早晚刷牙兩次;刷牙時間3分鐘;飯后漱口;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睡前刷牙后不再吃食物;不亂咬硬物,不吮吸手指頭;少吃甜食。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評分。
這一系列的延伸活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將課堂所學用到生活中去,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升其對生活的認識、態度和價值觀,進而改善生活質量。
三、延伸要凸現實踐性
品德課程的延伸是使課程延伸、擴展到課堂之外,讓課堂教育的作用輻射到整個生活,而不是僅僅滿足于課堂。它不應該偏重于認知,而更應注重實踐性,是一種能讓學生獲得體驗、感悟的活動。以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現在的我能做什么》為例,課前,我請學生觀察自己的父母一天都做了什么。許多孩子平時盡管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并不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面對自己的調查,學生體會出了父母的辛勞,感想很多。課后,我又布置孩子“當一天家”,安排好一家人的起居飲食等,并在同學中間交流一下心得。
學生的實踐以及在實踐中的體會,是課堂教學無法替代的。學生的親身經歷、認識、感受、體會最深、最親切,甚至是“切膚之痛”。運用情景感受,強化實踐體驗,能讓學生享受那份實踐體驗帶來的快樂,去永遠保持那份實踐體驗帶來的快樂。
四、延伸要凸現趣味性
思品課題的延伸內容必須要有童趣,要凸現趣味性,才能讓學生樂于參與、樂于學習。比如:學過了一年級上冊《匹諾曹的鼻子》,讓孩子評一評自己今天誠實了嗎?給自己畫一朵誠實花。再如:學過了三年級下冊的《我的鄰里生活》,鼓勵孩子主動與鄰居打招呼,學會與人交往。可以布置這樣的延伸作業:今天你與鄰居打過招呼了嗎?打過了就給自己畫個笑臉。讓學生在涂涂畫畫中,在玩中學會知識,在玩中明白事理。學生也很樂于參與。這樣,學生不僅從感性活動中得到快樂和喜悅,而且他們的身體、各種感官、各種心理因素也都處在積極活動的狀態之中,滿足了他們好動的天性。這一切,都會使學生感到某種程度上的自我實現,得到某種成就感,從中獲得快樂和喜悅。
總之,精彩的課堂延伸,是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自我建構知識、提升生活品質的過程,促進、改善了學生正在進行中的生活,又提高了學生未來的生活品質和道德水準。這正是我們道德教育的最終目標。
(常州市北環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