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鼓勵課堂爭鳴與激發學生主動求知、實現學生語文整體能力的提高及遷移間的關系十分密切。在正確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指導下,語文教師大膽地將爭鳴氛圍引進課堂,就一定能充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并不斷優化語文學科的教法。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爭鳴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積極營造自由爭鳴的良好氛圍,引導學生在解決矛盾沖突的過程中不斷獲取新知,鍛煉和提高能力,這是任何嘗試教學改革的教師們應當重視的一個問題。
一、語文課堂教學開展學生爭鳴的理論依據
1.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
從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來看,語文本身既是一門學科,又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因而人們又稱它是“基礎工具”或“工具的工具”。語文學科的這種工具性特點,決定了人們不論是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絕大部分都要憑借語言,即語文這一工具來實現。人們的思維能力與聽、說、讀、寫能力始終是結合在一起,密切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課堂爭鳴能力,不僅直接有助于強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對其思維能力的訓練與提高以及知識面的開拓、各學科自學能力的培養,更能產生積極影響。
2. 語文教材的審美性特點
選入中學語文教材各類文體的作品都具有很強的藝術審美價值。閱讀語文教材,我們可以領略到祖國壯麗秀美的山河。巍峨的泰山、雄壯的雁蕩、嫵媚的西湖、秀麗的漓江……無不在語文課本中呼之欲出。閱讀語文教材,我們可以發掘到語文課本中所揭示的社會美:崇高偉大的精神、助人為樂的風尚、美麗純潔的情操等,都在語文課本中得到了形象感人的反映。“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文作品中不乏積極的人生觀與思想情懷,形象地表達了作者高尚的愛國家、愛民族、愛人類、愛自然、愛人生的美好情感,這些作品中豐富的社會美無不在陶冶著無數后來人的美好心靈,激勵著人們不懈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信念與明天。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善于引導學生發現、挖掘、體驗和渲染語文教材中所包含的美,并展開積極的課堂爭鳴活動,培養學生發現感受與體驗創造美的能力,就能使學生不斷獲取高層次的美的享受和追求,實現自己的美好的人生價值。
3. 課堂教學的學生主體性特點
語文課堂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實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遷移與優化為目標。與其他學科一樣,語文學科的教學同樣是師生間的雙邊的共同性活動,在強調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樣顯得非常重要。圍繞語文教學中所出現的一個個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課堂爭鳴活動,能充分體現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特點。人們常說:“真理越辯越明。”有益的課堂爭鳴將會大大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并在友好的爭鳴氛圍下,加深對作品藝術和思想價值的正確理解,提高其判別是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學生心理的開放性特點
由于我們國家民主法制的不斷健全,使得廣大中小學生在個人心理上越來越呈現開放的特征,語文課堂教學也應當主動適應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和社會。如果語文教師不尊重學生的個性,而是堅持“一言堂”,使課堂教學成為教師的“獨角戲”,這勢必會激起學生的反感,不但使課堂教學收不到應有的效果,還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對語文學習失去原有的信心和興趣,甚至造成學生學習過程中主動性、創造性的淪喪。
二、語文課堂教學開展學生爭鳴的途徑與方法
1. 鼓勵學生在語文課的學習中,大膽提出與教師相異的觀點
師生之間是教學相長的關系,要使語文課上得生動、豐富,并且使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有真正的提高,其思想得到健康發展,語文教師就應致力于充分保持學生思想的自由,鼓勵學生直抒己見,并大膽地提出異議。當師生之間的探討成了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完善的過程,課堂教學的佳境也就自然達到了。
2. 鼓勵學生向課本、學習參考資料質疑
學貴有疑,中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自覺、主動地發現疑問,意味著其對課文的理解有所加深,在此基礎上深入鉆研思考下去,就能使語文學習進入一個新的境界。例如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是一篇主題非常深刻、非常值得學生玩味欣賞的小說。筆者發現同學們預習時,對“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又穿著長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大約的確已經死了”兩句,感到理解上有困難。圍繞這樣的問題,我就積極鼓勵學生借助有關閱讀輔助資料,大膽地從課文的疑問處深挖開去,進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孔乙己》中塑造人物的匠心和主題的深邃。
3. 鼓勵學生擺設擂臺,對壘論辯
在課堂教學中,圍繞一定的問題,借鑒模擬電視節目中有關正反方開展論辯的做法,讓班級中的學生自由選擇正反論辯方,并以正反方兩個小組為單位,相互展開熱烈的論辯與研討,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課堂爭鳴環境。這種爭鳴氛圍可以說是最佳的課堂教學氛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從而在緊張的思考和激烈的對壘論辯中逐步拓寬思路,澄清模糊認識,進而加深對課文內涵準確而深刻的理解。
三、語文課堂教學開展爭鳴活動中教師作用的體現與發揮
與其他教學活動一樣,課堂爭鳴同樣離不開語文教師的積極組織、引導以及對課堂爭鳴的調控。面對學生對教師、教材及學生相互間的質疑辯論,教師應在學生爭鳴的基礎上,及時作出評價性反應,或對爭鳴辯論的過程加以調控,當出現課堂爭鳴的情況時,要及時肯定學生的積極意見。對學生有價值的質疑和正確的答案,教師不能哼哼哈哈,不置可否,而要及時評價和鼓勵,這樣才能使課堂達到高效。
參考文獻:
[1]李小偉.辯論: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力引擎[J].江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