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優化數學課堂教學設計,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建立新的教學策略,努力為初中學生創造活動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時間優化;教學策略;融為一體
優化初中的數學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國當今教學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初中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主要是依靠課堂教學的優化更新。課堂上我們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學生往往就采用相應的學習方法,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數學課中,把書本上抽象枯燥的數學公式變成具體而有趣味的實踐性的東西,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實際運用,得到鍛煉,獲得成功,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會更為高效。因為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有助于促進批評性的探究和自我指導的學習,能給我們的教學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以下幾個環節加強課堂的優化。
一、優化教學理念
初中的數學課本從教育目的、教育原則、教育教學方法及教育教學效果上,要樹立真正的學生發展觀,確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達到首先優化自己的頭腦,從變革舊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策略入手,努力為學生創造活動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以培養他們的創造個性。因此,課堂教學要化被動為主動,化灌輸為探求,化沉悶為活躍,化封閉為開放,化分數為發展。實際上,課堂的優化就是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的優化,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因此也可以說就是學生學習方式、學習過程和學習時間的優化。而決定這一切的就在于教師教學理念的優化。教師的教學理念要新要準,既要緊扣時代特點,又要符合科學規律。教師應當精心設問,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要新穎、獨特、有創意,更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多設計開放式的、能啟迪創造性思維的問題、話題或情境,鼓勵學生探索,引導學生學會搜集信息。要找出解題的方案,將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內化為自覺行為,力求占學生時間短,但對學生影響深,使學生收益大。
二、全面完善教學目標
初中數學能鍛煉人的適應能力,也能使學生開拓自己的意志。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對概念的理解、公式的運用、難題的解答的諸多困難。學生要學好數學,必須有頑強的意志和毅力。通過系列訓練,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主動性提高,意志毅力增強,因而學習成績提高較快。明確這個教學目標,是依照教學大綱所規定的結業總目標和教材的具體內容,對教材的每個知識點的基礎訓練和能力培養提出的明確要求和嚴格的規定。一般教學每教完一章進行一次檢查,而我教完一章最少是對學生進行兩次以上的檢查,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對失誤較多的學生及時矯正并再檢查一兩次,直到全部掌握為止。為了讓學生做到當日事情當日畢,常常別的班的學生在外閑聊或玩耍,我教的部分學生還得弄懂做錯的題,背完當天要背的內容,這沒有一定的拼搏精神是很難做到的。我們把傳統教學中籠統的教學目的,變成現在的教學目標,就可以實現對教學大綱的層層落實和教學過程的有效調控,以及對教學效果的科學測定與評價。可以說,完善的教學目標就是將所有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目標,首先做到完成每課的小目標,而后完成好單元的部分目標,從而達到完成總目標。
三、優化教學手段
隨著數學教學的觀念更新,數學教學方法也要有所改變,這就要求進一步使教學手段優化組合。初中生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的又一個關鍵期,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而且學生個體差異也比較大,有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快一些,有的則慢一些,因此表現出數學學習接受能力的差異。除了年齡特征因素以外,要使學生學得好,關鍵在于使用合適的教學手段,使他們從學習的內部獲得學習的推動力。傳統的被動式學習方式嚴重壓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體會不到學習樂趣,課堂學習沉悶、機械,有較大的負擔和壓抑,缺乏自主性、參與性和愉快感,課堂學習效率低。有效的手段能大大地改善課堂內的學習氛圍,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此同時,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自主、合作、參與”的核心理念。我們在課堂教學上應優化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圍繞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進行教學。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把書本上抽象枯燥的方程式變成具體而有趣味的實踐性的東西,培養學生書本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實際運用,得到鍛煉,獲得成功的快樂。
四、優化課堂提問模式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模式,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讓學生以濃厚的興趣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數學課堂提問問題的難度要適中,問題過深或過淺,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提問的問題過于簡單,達不到啟發的目的,激發不了學生的求知興趣;提問的問題過難,又讓學生無所適從,不知從何處下手。因此,數學課堂上所設計的問題要在學生原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設計一些合適的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思維經歷發現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備課前要認真研究教材、課標和學情等,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難度適中,以便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多數同學經過一定的思考可以解決問題。數學知識的積累、解題方式等往往存在差異,整齊劃一、統一執行的學習方法對有些學生是如魚得水、自由酣暢,而對另一些學生則可能要削足適履,影響成效。
總之,優化初中數學課堂不是一句口號,而應是具體的行動。在某種程度上說,它是一種結果,更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目標,更是一種實踐。它需要教師自身的優化,也需要學生自身的優化,尤其需要師生雙邊活動的優化。
參考文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