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學貴有方。”這說明學習方法的優劣,是影響學生成績好壞的重要因素。但長期以來,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只是重視教法而忽視學法,教學方式大多采用“滿堂灌”,因而造成學生的學習一直處在被動、低效的層面,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盡快適應新的課程改革,就該在英語教學中注意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本文僅就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學法指導談幾點拙見。
一、學法指導要與新的課程理念相結合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因此,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不應只局限于對單詞、短語和技能的記憶,模仿和接受,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都是學習英語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英語課程的理念和目標、學生的認知特征和英語的特點,積極探索適合中學生英語學習的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要牢固確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學法指導貴在導,學是主體,導是關鍵。導的落腳點是幫助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理解、消化、吸收,從而達到“自奮其力,自致其知”。
1. 要導“標”
教師要導出明確的學習方向,面對全體學生,提出學習任務,使學生學有方向,學有目標。一堂課的開始,可以讓學生明確本課時的學習總目標。在課的進行中,也應適當提些分目標。現在倡導的“教案學案一體化”就是一種很好的導標方法。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樣的導標過程逐漸發展為引導學生確定自我的學習目標的過程,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確定的不同學習目標進行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指導。
2. 要導“究”
探究式學習是新課標下貫穿整個英語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選題,如何查閱資料、收集信息、處理問題,如何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等,這將有助于學生初步了解英語語言的特點,初步培養學生口語對話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勇于質疑和善于反思的習慣,培養學生發現、提出、解決英語疑難的能力。
二、學法指導要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相結合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動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和成敗。因此,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必須要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相結合,并以非智力因素為動力。
1. 要導“情”
新一輪課程改革特別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態度。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英語教學要巧妙地設置問題情境,挖掘英語中的美育因素,根據教學內容選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英語課程設立的探究式的學法,為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進一步創造有利的條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體驗英語語言的博大精深,享受語言之美。
2. 要導“信”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說的是預期目標;“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說的是信心和勤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說的是成功。目標是動力,勤奮和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因此指導學生必須導“信”,要讓學生在將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的同時,信心必須留給自己。在此基礎上,我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才能被學生愉快地接受,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三、學法指導要與兼顧共性和個性,突出操作性相結合
1. 要導共性
由于學校執行的是統一的教學計劃,學生的學習條件也大體相同,因此,英語的學法指導要抓共性,即面對全體,指導他們使用相同的英語學習方法。例如課前預習,課堂上專心聽講、獨立思考、積極參與、勤做筆記,課后認真練習鞏固、建立錯題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 要導個性
教無定法,學也無定法。由于學生在心理特征、智力、學力、性格、情趣等方面存在著個性差異,因此,在抓共性的同時,必須重視與學生個性相適應的學法指導。例如:對性格內向而又不善思考的學生,要啟發其開動腦筋、大膽提問,學會“出聲想”;對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的學生,要引導其深鉆細研、扎實基礎,學會“慎密想”;對智力較好思維敏捷的學生,要鼓勵其積極探索、主動發現,學會“超前想”等。
四、學法指導要與解題的技能技巧相結合
英語考試既要重視考查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更要重視考查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是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因此,學法指導也要與解題的方法相結合。
1. 要導單選題的解法
單選題的解法可以分為兩大類:直接法和間接法。間接法相對于直接法更具有優越性,使用也最廣泛,大多數問題的解決是靠這種方法。教師要通過專題和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單選題的常用方法,如簡化法、還原法、排除法等。
2. 要導閱讀題的解法
對于閱讀題,首先要指導學生學會仔細閱讀,了解大意。閱讀是做題的關鍵,通過閱讀挖掘材料中所蘊涵的信息并進行加工整合,能防止因疏漏或理解偏差、沒有真正把握文章的脈絡和作者的思維軌跡而做錯題。其次還要指導學生學會仔細推敲,運用英語語法和邏輯復校全文。
3. 要導應試技巧
首先要指導學生制訂總體應試策略:先易后難,容易的應以準確度為前提,力爭速度,為后面的難題節約時間。其次要指導學生在考試中學會放棄,給自己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這是成功的關鍵。再次要指導學生注意合理分配時間,調適情緒,保持良好的應試狀態,做到注意力集中、穩扎穩打、思維活躍,爭取正常或超常發揮,考出理想成績。
總之,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做到持之以恒、借機點撥、合理滲透、及時總結、遷移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邳州市新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