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堂教學是一門美的藝術。成功的英語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更應該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要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要使教師、學生、教材等諸多要素完美而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形成一種既豐富又單純,既活潑又有序的多樣統一的和諧氣氛。這種氣氛就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和諧美,它能使教師和學生以教材為媒介,自然而輕松地達到各自的教學目的和學習目的。
那么怎樣創造英語課堂教學和諧美的氣氛呢?
一、要做到教師與學生的和諧統一
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學習伙伴關系。教師是整個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是教學計劃的實施者,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英語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過程,學生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積極而又主動的因素,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學生的“學”反過來也會促進教師的“教”,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師生協調,上下同欲,主要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對于年輕的心靈來講,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發展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中的一切。”
師生協調,上下同欲,還要取決于課前對學生的認真了解,課上對學生的仔細觀察,課后對學生的熱情關懷。備課,一方面要“備課文”,另一方面要“備學生”,要把對學生的了解和研究迅速納入課前的備課環節之中,要認真細致地了解一班同學的學習情況,所確定的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步驟都要符合全班同學的知識實際、年齡實際,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備課時心中要時時想著學生,必須通過對學生基礎情況現狀及接受能力的客觀分析,來確定恰當的知識起落,對知識信息星羅棋布的各篇教材進行認真的分析篩選,有主有次、有詳有略,以保證學生有興趣、有能力接受知識信息的有效傳遞。但是,備課時無論怎樣精心設計,每一環節不可能安排得天衣無縫,每一學生不可能都照顧得很周到,因此,課上教師仔細觀察學生,是駕馭英語課堂教學達到和諧美的關鍵。但更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摯愛之心。“愛是教育中的潤滑劑”,愛能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的和諧統一。教師從各方面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學生就會在情感上得到滿足,從而迎來積極的情緒體驗,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也會以深深的愛回報老師,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搞好學習,從而使整個英語課堂教學呈現出和諧統一的美妙氣氛。
二、要做到教師和教材的和諧統一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和教材相互依存。教材是教師認識的對象,是教師借以形成教學能力的工具,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以教材為主要依據,教材又是通過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教師是溝通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教材是教師與學生發生關系的主要媒介。二者的和諧統一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達到教師與教材的和諧統一呢?
要達到教師與教材的和諧統一,必須使教師所講的內容與教材內容和諧統一;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教材本身的特點和諧統一;教師的情感與教材所表現的情感和諧統一。要達到這些方面的和諧統一,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做到“入手其內”又“出手其外”。
所謂“入手其內”,就是教師必須“鉆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內涵。現行的初中英語課本是一套極富德育意義的教材,它圖文并茂,字間行間無不滲透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遵紀守法、助人為樂、熱愛勞動、勤奮學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等教育。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在內容上與德育緊密相連的特點,本著教育人的原則,細心發掘教材的德育因素,通過英語教學引導學生在逐步掌握語言交際工具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情操陶冶,使學生在語言交際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大大提高品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所謂“出手其外”,就是教師“鉆出”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內涵的基礎上,從教材中“走”出來,用恰當教學方法,把這些東西傳授給學生,以達到英語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要借助教材中一些鮮明生動的事例,進行啟發式談話,把教育內容和英語知識糅合在一起,增強感染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水平、思想實際、結合課文內容,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和手段。如通過圖片并茂的講解、生動有趣的對話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也可讓學生自己用英語寫小結從而鍛煉學生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也可表演短劇,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思想教育;還可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寓教于樂之中等等。
三、要做到學生與教材的和諧統一
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與教材也是相互依存,不能分開的,教材內容是學生認識的主要對象,教材所提供的語言點、語法體系等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生主要通過教材,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開發智力、陶冶情操的最終目的。因此,學生與教材的和諧統一是英語課堂教學中最主要的一個方面。
如何達到學生與教材的和諧統一呢?首先,必須要求學生熟悉教材,搞好課前預習。預習是課堂教學前的一種預習性學習,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條件。學生通過自學,初步熟悉課文,然后到課上與教師的分析相印證。課前預習,教師必須給予一定的指導,可通過提示或布置思考題的方式進行,教師還必須在課上引導學生通過對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進行連貫性思索,通過深入淺出的分析和多種方式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材,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達到對教材的和諧統一。學生與教材的和諧統一,是隨著教師的分析、講解,隨著學生疑難問題的逐步解決的。
總之,科學合理地處理好教師、學生和英語教材之間的關系,讓初中英語課堂綻放和諧之美,是真正實現增強學生英語素質能力的必經之路。
(邳州市鄒莊鎮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