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新課程理念倡導對學生能力的開發與培養,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新課程賦予了歷史課堂教學鮮活的生命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全新的教學理念貫穿歷史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全面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創新思維;課堂教學;活躍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所以,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呢?這有賴于社會教育,更有賴于學校教育。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下面,筆者結合歷史課堂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認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創新思維,是指學生對發現和提出的問題具有濃厚興趣,對獨立解決問題有心情舒暢的滿足感。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歷史課教學就是要通過重大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悲壯事跡和成功的歷史經驗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高中生正處于心理、生理發育的黃金時期,他們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這些都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基礎。所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要提高學生的歷史思辨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就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歷史課堂活躍學生創新思維的可行性
古希臘普魯塔戈曾指出:“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