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新課程標準》提出了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新的教學目標,同時又取消了對具體的體育教學內容的規定。《體育新課程標準》是在學校、體育界全面反省“純生物體育觀”和“打破單純的運動技能教學”的環境下出臺和開始實驗的,體育課程教學之所以被稱為教學,就是因為它有“教”又有“學”,是以教學為主要內容的。那么教什么,學什么呢?當然主要是運動技能了。因此,我們的體育教學模式、體育教學過程、體育教學方法、體育教學評價都是以運動技能教學為基礎的,而其他的目標,如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的實現都是依托在體育教學這個基本要素上的東西。沒有了運動技能的教學,體育課就會變為活動的課、休閑的課、游玩的課,體育課程教學的實在意義也就不存在了。筆者作為體育教師,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在以運動技能為前提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同樣值得我們探討。
一、體育課堂與運動興趣
體育教學的魅力所在就是讓學生體會到運動的樂趣,這也應當是我們體育教師的追求所在。而在體育課中多存在著“教者強發令,學者盲從之”的狀態,學生“身順而心違”,在這樣的情形下,還怎么讓學生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呢?新課程的實施,亦重視使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所以,在體育課尤其是低年級體育課上,我們更應重視讓學生得到運動的樂趣。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體會到活躍的課堂氣氛是其中的一個關鍵所在,應該盡己所能的去創設它。
二、提高體育課堂興趣的幾點思考
1. 要提高教學的藝術性
教師如果能夠表現出從容的教態和對學生的親和力,那么首先就能使學生喜歡你、樂于接近你,那么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故事情境,比如教學“立定跳遠”時,我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愛的小青蛙,而那些小墊子就是一片片不堪重負的荷葉,在學習過程中,就要體會到“小青蛙”在荷葉上捉害蟲時的“快起而輕落”,從而使學生在快樂的故事情節中學到了知識。單調的技術動作講解常使學生感到厭煩,講起來也事倍而功半,把它編成“順口溜”,則可以使學生好學愛記,如“小青蛙,本領大,用力蹬地向前跳,兩臂向前擺,落地輕又巧”等。把一些教材與音樂配合起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使學生更加熱情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
2. 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
直觀教學是指利用教師的示范、實物、模型、圖片、掛圖、卡片等一系列直觀手段,以使學生理解并加深印象,進而達到活躍氣氛的目的。例如在投擲教學中,我們提供紙飛機、紙炮、彩帶球等多種輕物,以及一些動物頭飾、靶子等輔助設施,發給學生動作卡片,讓他們根據動作卡片的要求去自主選擇練習。這樣可以使形式活潑、內容豐富,能夠調動他們的練習積極性,以解決快速揮臂的問題,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動作卡片的內容可以使用一些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與卡通式的對話,使學生倍感親切,如足球教學,可以使用《足球小子》中的“小義”的形象,而籃球教學,“櫻木花道”則可以大派用場。簡筆畫可以讓我們在課堂中大顯身手,幾筆勾勒出一個動作的人物圖形,邊畫邊講解,能使學生更加對你信服有加。再加上結合表情、動作、手勢等體態語言的教學過程,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當然,雖然直觀教學手段實用有效,也要注意運用恰當適時,以免分散學生注意力、喧賓奪主,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3. 開展各種游戲與教學競賽
游戲與競賽也是調節課堂氣氛的一劑良方。競爭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對活躍課堂氣氛有很大的幫助。只要我們能夠善于分析教材、肯動腦筋,就會設計出符合教材內容又使學生喜愛的游戲與競賽方式。如發展學生靈敏與跳躍能力的跳前跳后練習,我們運用“兔子舞”的形式,編成活潑有趣的集體舞蹈游戲,使得學生樂此不疲、快樂有加。這樣,把教材融于游戲、競賽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性能夠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切感,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能夠使教學內容對學生產生吸引力,游戲與教學競賽的進行可以使學生投入地練習,這樣必將構建出一個活躍、互動的課堂,在這種快樂的教學氛圍下,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必將不再是一句空話。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和創造活動的原動力。楊振寧曾說:“一個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培養自己的興趣,然后再結合社會的需要來發展自己的特長,有了興趣,‘苦’也是樂,到了這個境界,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 從心理學上講,樂學常常把學生帶入到愉快的心境,使教與學產生共鳴。這既符合教育的規律,又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樂學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深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并能帶動學生提高運用知識技能的能力。因此,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教學要求強加給學生,而要把它轉化為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積極創設愉悅的情境,才能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
(新沂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