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好復習課的教學,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實踐問題。在此,我談一談在小學數學復習教學中的做法。
一、要明確目標與要求
復習課教學的整體教學目標要求是:復習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幫助學生整理所學知識,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構建知識體系,做到“豎成線、橫成片”,使學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統地整體理解、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復習具有時段性,包括即時復習、課時復習、單元復習、半期復習、全期復習、全年復習等。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具體要求,明確每節課復習的總目標。根據學生掌握知識與能力程度不同的情況,對不同層次學生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通過不同目標的實現過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提高每一個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水平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二、要注重基本功訓練
復習課的基本訓練要抓住這一單元的要害,突出重點,為下一步知識的梳理做好思維、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將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活。同時也是對學情進行一個初步的摸底,對重要的基礎性知識做好查漏補缺,切實做到舊知要爛熟,力求熟練、準確、快捷。
我在復習“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時,設計了這樣一組題,讓學生進行基本訓練,做好復習的準備。
?。?)口答: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解題步驟是怎樣的?
?。?)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種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說說你的想法。
①單位一定,購買本數和付款總數。 ②人的身高和跑步的速度。 ③正方體每個面的面積和它的表面積。④正方體的棱長和它的體積。⑤運送一批貨物,每天運送的噸數和所需天數。
要想正確、快速地用比例知識解答數學問題,必須能在短時間內準確判斷題目里兩種相關聯量之間的關系,即兩種量中相對應的積一定還是比值一定,這是應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和核心。如果正確判斷這一關過不了,后面解答有關比例知識的實際問題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水之源,失去了應有的支撐。
三、要系統整理,實施精加工
復習不是簡單地再現舊知識,而是要通過對舊知識的系統整理,給學生以新的信息,引發新的思考,促進新的發展,特別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編碼,對自己的認識結構實行精加工,使平時所學的“分散、零亂、細碎”的知識點,結成知識鏈,形成知識網。
一位教師在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時,設計了如下一組題目:不計算,說說該題求的是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還是容積?
?。?)開發區小學新教學樓要裝10根長4米、寬8厘米、高10厘米的長方體下水管?,F要在它的外表面涂上防銹漆,每平方米需要用0.2千克,共需防銹漆多少千克?
(2)用一種車廂是長方體的汽車運煤。從里面量車廂長5米,寬2.5米,裝煤高度是0.4米,每立方米煤重2.5噸,這輛汽車一次能運煤多少噸?
(3)要做一根管口周長是40厘米的長方體通氣管10根,管子長2米,至少需要鐵皮多少平方米?
?。?)在一個長10米、寬3.5米的長方形客廳的地面上鋪設2厘米厚的木地板,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米?
?。?)一個長方體無蓋玻璃魚缸,它的長40厘米、寬25厘米、高2分米,這個魚缸最多可以容多少升水?
在引導學生回答出上述5道題目是求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還是容積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把這5道題目自然地把它們分成三類。即(1)和(3)、(2)和(5)、(4)。而后再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體積、容積的計算方式,使認知結構中三個概念的可辨別性更加清晰,可利用性更強。
接下來,再回到這5道習題,讓學生在這三組里各選一道進行“實戰訓練”,深化學生對表面積、體積、容積三個核心概念的理解。通過以上的分類歸納,讓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問題來激活學生已有認知結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表面積、體積、容積概念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初步的比較分類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學生大腦里存儲的知識更具條理化,為建構新的知識(如圓柱的表面積、體積、容積)做好了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
四、要準確評價
講評試題,有的放矢。講評之前,應作錯題統計或抽樣統計,講評時,重點題、高錯誤率題先講、講細,可作引申擴展,次要題、個別錯題不講。不可照“卷”宣科,以免費時勞力。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對學習的數學知識內容進行搜集、整理、歸納,通過開展討論交流、分析比較等學習形式,感受到不同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異同,體會數學知識在不同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使學生在實踐、思考等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形成技能的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必須精心鉆研教材,把握好新課程理念,開展好復習課的教學。這樣對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提高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都將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ㄚ菔羞\河鎮鎮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