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是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基本單位,而班級的管理好壞與否,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有序建設和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因此班主任要善于運用科學、民主的管理方法,引導學生熱愛班集體,形成以班級為核心的向心力,促成良好的班風。
一、抓關鍵、抓要害
一個班集體的好壞,往往和班干部有很大的關系。班干部是班級中的“主心骨”“領頭羊”,是學生思想品德、學習、工作、體育鍛煉、課外活動等方面效仿的榜樣。一群堅強有力的班干部往往可以確定班級前進的方向,影響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的表現。因此,在一個班級中如何組織和培養班干部,是一項十分關鍵的工作。
多年來,我采用分層教學實驗,即按學生學習狀況分為甲、乙、丙三個層次教學,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效果的比較,丙組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差。在這種狀況下,如何選好班干部,就顯得尤為重要。選定標準:要有較高尚的品德修養,能為同學們熱心服務,并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同學中有一定的威信。具體做法是:首先了解和研究每個學生,包括其思想品德、成績、興趣愛好、特長、性格、生活習慣等。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見,臨時指定,在一段時間后公開對班干部進行評價,讓全班學生再行選舉。其中對受過學校處分和犯過錯誤的同學都要一視同仁,使同學們心悅誠服。最后對班干部積極鼓勵和支持,并及時指導他們的工作。從效果看,令人滿意。
除了選拔和培養班干部這兩個環節之外,還要抓典型,無論是正反面,都要認真剖析,讓每個學生知道一件事好在什么地方,錯在什么地方,對班級有什么危害,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危害,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真、善、美和假、惡、丑,提高學生的自我辨析能力。
二、多走動、多觀察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須了解學生。只有全面掌握學生,班級管理才能取得成效。班主任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平時的行為習慣,獲得第一手資料。可在課堂觀察學生的注意力、思維能力、情緒、意志等,在課外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相互的關系等,并深入到學生中去,多走動、多觀察,多和學生談心,摸清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另外,還可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讓學生做書面回答,或者寫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就可以從多方面了解學生,也可根據具體情況而進行個別談話、分析作業、開座談會、和任課老師交換意見、家訪等活動。班主任要運用多種方法,從方方面面了解學生、了解班級,從思想、行為、道德、社會、人生等方面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同時還可以設置挫折教育、危機教育、責任感教育,做到教書育人雙豐收。
三、有愛心、有耐心
愛護學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到的,無論學生自身個體差異如何,作為班主任一定要一視同仁,關心和愛護學生。尤其是“雙差生”,他們往往有一種自卑感,對這部分學生通常用一句體貼的話語,就能打開他們心靈的窗戶,給其以勇氣和力量。同時愛學生還表現在對學生的人格尊嚴上,對犯有各種錯誤的同學,要及時指出其錯誤,但不能侮辱人格,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對部分問題個別批評、個別交談。
教育學生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矛盾運動,具有曲折性和長期性的過程。而耐心在教育過程中就尤為重要。對一些行為習慣差的學生,許多不良的行為往往反復出現,僅憑幾句訓斥的話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就要求班主任要不厭其煩地耐心工作,反復抓、抓反復,使學生在知、情、意、行方面逐步得以發展和提高。
四、講策略、重實效
講策略、重實效是班主任工作的終結,主要從學生的實際情形,采用靈活、機動的方式,聯系家庭、社會,用輿論引導人、影響人,通過開家長會、家訪等方法引導家長配合學校及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要利用作文、日記、書面交流等,滲透情感激勵。譬如學生面對挫折一蹶不振時,班主任應該這樣說:“你盡力了,雖沒做好,但問心無愧就是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相信你會取得好成績的。”總之,講策略,要避免問題被激化,把一切排除于萌芽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爭取更好地完成班級工作,切實努力地管好班級。
(通渭縣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