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試卷評講課在高三生物復習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在新課改下,為了抓緊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也為了所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少教師喜歡直接將試卷發放給學生后,給出標準答案,讓學生自行討論,自找錯因,再訂正到錯題集上,然后批改完畢即行了事。至于學生是否真正找到錯因,是否真正搞清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只有學生自己知道了。其實,上好試卷評講課對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從事前的科學和準確的統計分析,到課堂上精彩的講析,再到事后的訂正消化,這些都是試卷講評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科學的統計與分析
在綜合試卷批閱之后,首先,要注意統計分析命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及各知識點所占各章節知識的比例,找出考查頻率比較高的知識點,講評時要注意拓展和延伸;分析試卷的難易程度;分析試卷考查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分析試卷如何體現考綱的要求,體現高考的等級目標;統計學生的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最直觀的可繪成統計曲線圖,以便進行多次的分析比較。
其次,要統計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對正確率較高的題目,講評時應一帶而過,淺嘗輒止;對于錯誤率較高的問題,要統計錯誤率、錯誤的人、甚至錯誤的答案(便于講評時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并要詳加講解,特別是高考考綱等級要求較高的問題,更要注意講解時要進行拓展和延伸。
統計分析是講評課前的準備工作,是上好講評課的前提。做好統計分析,才能夠明確講評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達到考與練的目的,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學目的。但真正完成事前的這種準備工作,需要教師花更多的時間和耐心進行統計整理與分析,特別是對高考考綱的分析與比對,需要教師一定要精研和熟悉考綱,做到分析時能夠有的放矢,講評時準確而高效。
二、明確精練而高效的講評
講評是實現講評課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是落實統計分析情況的具體實施過程。講評過程不僅要讓學生明白目前已經具備和掌握了哪些知識、方法和能力,還要讓學生認清自己在哪些知識、方法和能力上還存在明顯的不足,今后必須去彌補和鞏固。對考綱等級要求較高的知識體系,更要自己去進行深化和凝練。
1. 錯題的講評
縱觀試題中學生答題錯誤的原因,常常出現知識缺漏、思維誤區、知識遷移能力不足、審題不清、答題不規范等多方面的原因,教師講評時一定要注意針對上述不同原因進行評析。
2. 熱點問題的講評
生物學問題與人類的現代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許多與生物學相關的生活熱點問題在近年的高考試題中屢見不鮮。例如轉基因生物產物、細胞產物、克隆技術、現代生態工程、各種新發疾病等,這些問題在出現時往往會在主題干中伴隨大量的文字閱讀,這是學生最頭疼、最害怕的問題。對于熱點問題的講評,教師一方面要要求學生平時注意對熱點問題的搜集和探討,另一方面要教會學生學會尋找主題干中與生物學有關的關鍵詞,第三要加強相關題型的練習,只有有針對性地多做一些相關題型的練習,學生逐漸養成讀題、審題的習慣,也就不再害怕這一類題目了。其實,有關生活熱點的高考題型,其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往往比較基礎,只是由于閱讀量較大,學生一看就害怕,才導致錯誤率居高不下。
3. 生物實驗題型的講評
近年來,生物實驗題型的分值比重逐漸上升,原因是生物實驗更能夠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對學生理解運用生物綜合知識的能力要求更高、更廣。尤其在生物實驗設計方面,要求學生一要有縝密的思維,二要有嚴密的邏輯,三要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四對相關生物知識要非常熟悉,并能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這幾個方面少一點都影響答題的規范和速度,更別說答題的正確率了。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在講評相關的題型時,應幫助學生學會進行對相關題型的收集,分類與總結。首先要對生物學書本中高考要求到的所有生物實驗非常熟悉,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能夠全部獨立做一做,讓學生首先有一個感性的認知,再教會學生分析思考,前人的實驗為何如此設計,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步驟是什么,再由教師自己收集相關聯的實驗試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分析、設計、動手。經過多次練習,反復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學生對實驗試題才不會茫然無措,就可以在考試中獲得高分了。
三、講評課后的及時消化與強化訓練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者應在自己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探索,要在鞏固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構建新知識。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自我調節的過程:探索——求解——反饋——再探索——再反饋——再求解。循著此過程,學生的思維經歷著一個螺旋上升的變化過程,從而實現新知識的構建,提高各項能力。因此,講評課后教師要及時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消化和自我鞏固,完成再探索過程,要讓學生認真整理自己的得與失,徹底弄清沒有弄懂的問題,強化和內化,通過錯題集、糾錯訓練加以復習鞏固,達到考與練的最優化效果。
(高郵市送橋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