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fā)明了耕犁、指南針、火藥和活字印刷術,它或許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超級大國,但后來,科學在這個大國委靡了好幾個世紀。
現(xiàn)在中國正在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研發(fā),去年已經達到了6980億元人民幣,這被一些人視為一種“科技民族主義”。
中國還啟動項目來吸引諾貝爾獎得主。第一位受益人是一位78歲高齡的法國科學家Luc Montagnier,他因為發(fā)現(xiàn)了艾滋病病毒(HIV)而于2008年獲得諾貝爾獎。據(jù)報道,他在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所獲得了近400萬美元的經費。盡管這一研究所將致力于研究的DNA在水中所發(fā)出的電磁波被很多人視為偽科學。
科學網上有人發(fā)言:“這件事情即使在中國也是飽受爭議的。我和很多主流科學家談過,他們都認為這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
盡管美國正在削減開支,中國官方的科研投入卻在持續(xù)增長。預計到2015年中國研發(fā)經費占GDP的比例將會從2011年的1.7%提高到2.2%,并將重點關注一些新興領域,如納米技術、清潔能源以及干細胞研究。
但是如果就絕對值來講,中國要趕上美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我們比較一下研發(fā)投入資金的絕對數(shù)目,中國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或者稍微多點兒”,俄勒岡大學的Denis Simon教授在文章中給出數(shù)據(jù)。
Simon在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高速鐵路系統(tǒng)的中國動車撞車事件之前說過:“中國的領導人并不確定他們在科技上的研究投入正在開花結果。”
“中央領導人們的憂慮,我想是他們花了這么多錢、買了這么多儀器、培訓了這么多人,但他們還沒有看到這些錢產出的價值。正是這種不敢打破現(xiàn)有模式恐懼使我們很難在中國看到太多原創(chuàng)性的發(fā)現(xiàn)。”
是什么阻礙了中國的前進?或許從地質學領軍科學家段振豪的學術丑聞中可找到一些答案。段振豪因為被指控貪污150萬美元的科研經費來包養(yǎng)其三個情人而被逮捕。
事實上,中國科學院承認其去年一年花費了4400萬美元用于出國、公車及會議等。政黨的貪污風氣、形象工程以及上下服從的關系,將是中國重回科技大國之路上的最大障礙。
來源:NPR2011年8月1日
作者: LOUISA LIM
編譯: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