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珀金斯《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所揭示的:在美國出現的“經濟殺手”披著經濟學家、銀行家、國際金融顧問之類的合法外衣,其實卻為美國全球霸權的戰略服務,他們拉攏控制他國的政治與經濟精英,向他們提出蓄意制造的錯誤的宏觀經濟分析和產業投資建議,誘騙發展中國家落入預設的經濟陷阱,從而控制這些國家的經濟命脈和自然資源。
剝開經濟殺手的外衣,看到了金融危機的本質,那如何真正的去建立一個適合經濟發展的文化體系呢?本刊記者帶著問題訪問了文化促進會忠恕教育研究中心陳正老師。
危機根本
記者:2008年9月份以來發生的金融危機,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陳正:很簡單,用中國一句話便是“本末倒置”。沒有弄清楚經濟的根本作用是什么?“經濟”一詞在中國是經世濟民,而以美國為首的金融是證明個人財富占有。再比如說股票,不是用來掙差價的,是用來給股東分紅的。更為重要的是認清經濟危機的背后是文化危機,是人的危機,本質上是人欲望的失控之后,在東西方文化的不同背景下,就可以探討東西方對人的欲望的認識的不同,對人的欲望的控制方式的不同,在西方個人主義的社會背景下,人的欲望是第一位的,追求成功追求財富也是天經地義的。在西方社會,欲望的控制,一靠法律,二靠稅收,慈善事業等。然而法律不夠完善,會被人鉆空子,稅收也只起到有限的調節作用,這兩個手段的不完善誘發了人的欲望如同洪水泛濫,人就會不斷突破道德底線去追逐利潤,從而產生貧富懸殊,產生貪污腐敗,也帶來經濟危機。所以必須認清事物的根本。
記者:在這個時代如何建立人文道德體系呢?
陳正:在一個缺乏道德根基的社會里面,發展金融轉嫁風險的系統越發達,金融危機就越有可能發生。正如本次在美國發展起來的危機一樣。美國金融市場是全世界最發達的,可是危機卻從里頭滋生出來了。為什么?正如溫總理所說的,缺乏了道德的底線。
所以,我們不是說要批判這些金融制度,制度本身沒有好壞,但是,運作這種制度的人是關鍵。因此,中國真正根本的出路在于推進人的道德教育。儒家講“仁、義、禮、智、信”稱為五常,《左傳》講:“人棄常則妖興。”
1988年一批諾貝爾獎獲得者匯聚法國巴黎發表了一個宣言: “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孔子那里尋找智慧。”當然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必須吸收古今中外先進的文化思想,指導今人的生活。還有無論是文化的從業者還是文化的管理者和文化的傳播者,都要重新來認識文化的特性和文化內在的內涵,文化確實是一個精神、價值,甚至是一種理想主義的表達。如果文化跟生命沒有關系,跟我們的生活沒有關系,跟我們內心的追求沒有關系,這種文化的生命力一定不會長久。所以,文化的重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回憶。
生財有道
記者: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如何去“致富”呢?
陳正:財富是美好的,人可以追求財富。看看我們先人們是如何致富的,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如果能夠求到富貴,那么,孔子愿意從事低賤的工作(即使充當駕馭馬車的車夫)。 如果自己的努力求不到富貴,那么,就可以按自己的愿望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孔子根據當時的社會狀況,認為從事農業生產,發不了財。要發財,首先要學好文化。他說:“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學習文化就是追求富裕的普通途徑。所以在儒家看來,富是可求的,也是不可求的。從可求的角度講,謀事在人;從不可求的角度講,成事在天。能否求到財富,是社會多方面因素的綜合結果,其中包括客觀條件與主觀努力。
司馬遷認為富是必要的。《史記·貨殖列傳》說:“無巖處奇士之行,而長貧賤,好語仁義,亦足羞也。”在和平環境中,空談仁義,不會掙錢,長期貧賤,那是“足羞”的。儒家的致富思想:“君子愛財,取之以道”。這個道就是正道,不是歪門邪道。正道就是通過誠實的勞動,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發財致富自然是正當的,合理合法的。
記者:擁有財富以后該如何去使用財富呢?
陳正:這是問題的根本。擁有財富不是錯,高明之處是如何使用財富?如果以財生財,勢必要發生危機。為富是雙刃劍,需要文化、道德相配合。有文化、道德的人才是君子。孔子認為“君子固窮”,雖然窮困,卻也不胡來,仍然堅持自己的道德情操。因此,“君子憂道不憂貧”。平時想的做好事情,不要斤斤計較,“放于利而行,多怨。”只為財利而行動,就會招來很多怨恨。有的人為了實現富裕,就做不仁的事,這就是孟子說的“為富不仁”,司馬遷說的“奸富”。
“富而后教”是中國老祖宗的智慧。《論語》里有這樣一段話:孔子到衛國去,他的弟子冉有為他趕車。孔子說:“人口真多呀!”冉有問:“人口已經很多了,又該怎么辦?”孔子說:“使他們富裕起來。”冉有又問:“已經富裕了又該怎么辦呢?”孔子說:“對他們進行教化。”后人對這段話歸納為“富而后教”,是孔子儒學的重要思想。 孟子說:“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禮與學,都是教育的內容,如果沒有教育,賊民就很猖獗,亡國指日可待。因此,人的生活好了以后,如果不進行教育,就會變得與禽獸差不多。
用小平的話說就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對于現代的中國就是要建設自己的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