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連理工大學 船舶工程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3)
隨著社會發展與產業結構的不斷變化,傳統的研究生教育與社會需求已經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一方面,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按照傳統的培養模式,這么多研究生將來從事學術研究方面的工作,對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經過剩。因此,近年來出現研究生就業困難的現象。另一方面,高新技術企業緊缺高層次、高技術的應用型人才,而目前培養的研究生整體上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與企業的期望和需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為了進一步提高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更好地滿足高技術企業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2009 年3月,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決定從2009 年開始,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年教育部決定從2010 起實行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制度,逐步增加專業學位推薦生的數量和比例。2010 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提出未來五年實現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戰略性轉變[1]。
大連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學科自2010年起每年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25名,采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學制兩年。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半年的實踐教學,鼓勵研究生到企業實習。結合大連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學院近兩年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實際情況,探討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根據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的原則,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培養分為兩種類型:學術型和專業型。學術型研究生以培養從事基礎理論或應用基礎理論研究為目標,側重于學術理論水平和實際研究能力的培養,畢業后繼續攻讀博士或者去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專業型研究生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技術人員為目標,側重于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的培養,畢業后直接到高新技術企業工作,能夠從事應用性和開發性的研究、產品的創新與設計[2]。全日制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在生源相同情況下,實現學術型人才和專業性人才的分流。兩種類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共存是國外研究生培養模式發展的共同趨勢,也是目前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3]。
大連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學科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以夯實理論基礎、強化綜合素質、提高專業技能為基本出發點,以工程實際應用能力培養為中心,突出研究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形成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特色。因此,和傳統的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相比,專業型研究生培養必須重視實踐教學,研究生能夠到船舶設計與建造單位實習,結合實際工程問題,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已成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最為重要的環節。目前,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重要途徑。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利用學校和社會兩種教育環境,合理安排課程學習與社會實踐,使研究生培養方案、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更加貼近社會發展的需求,促進研究生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和整體素質的提高,達到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目的。產學研合作教育能夠解決研究生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縮小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對人才需求之間的差距,增強研究生進入社會的競爭力[4]。
由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近兩年才招生,很多高校在設置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時,難以考慮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的培養特點,安排的課程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基本一致。大連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學院按照國務院學位辦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分類別)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對原有的研究生課程設置進行了較大的調整。
一方面,減少了理論研究型課程所占的學時和比例,增加了一些新設的應用型課程,課程設置結合行業需求,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同時,為了給研究生更大的選擇空間,把專業必修課減少到3門(智能船舶CADCAM、船舶結構分析理論及其應用、船舶焊接技術及實驗),把專業選修課增加到13門,包括船舶工程經濟與船舶設計方法、現代造船技術、船舶制造工藝力學、船舶結構工程軟件、船舶測試技術分析、船舶防污染控制技術、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腐蝕及防腐等。
另一方面,積極鼓勵任課教師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提倡討論式、互動式教學,通過實驗教學、案例教學等手段,使研究生掌握國內外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參與實際科研項目的案例分析與討論,培養研究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課程的專業性、實踐性和應用性。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核心是專業實踐,重點要提高研究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但只由高校教師來指導研究生則無法達到上述目的,必須由高校教師和企業或研究所的專家、學者共同完成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指導工作。因此,高校和企業之間建立基于產學研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合作單位已成為最理想的培養模式。建立聯合培養合作單位可以促進高校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和機制,利用社會資源創造課題研究中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環境,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建立聯合培養合作單位可以提升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的社會聲譽,提高他們的人才積聚和儲備能力,并促進其增大研發投入和增強創新能力。
大連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學院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在校內培養為主,側重理論學習,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分要求;第二階段以到聯合培養合作單位學習為主,研究生深入到企業參加專業實習,培養工作實踐、技術應用和創新開發能力。專業實踐的時間原則上不少于半年,在此期間,研究生可以參與企業的工程設計與研究、技術研究或技術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軟件或應用軟件開發、工程管理等,并結合以上工作完成自己的學位論文。
2011年,學院先后與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大連船舶重工集團設計研究所、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單位簽訂了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合作單位”協議書。校企雙方對實踐合作單位的主要職能、實踐合作單位的管理、雙方關于研究生在實踐合作單位實踐方面的權利與義務、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與導師安排、研究生的經費與待遇、成果與產權等方面都做了明確的規定。2011年上半年,各家單位先后到大連理工大學對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了面試,學生通過雙向選擇確定了實習的培養合作單位,并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到各個單位正式報到。
研究生進入聯合培養合作單位后實行“雙導師制”,除了學校的研究生導師外,再從企業聘請一位高級技術人員或專家具體指導研究生的日常工作和學習。到目前為止,船舶工程學院已經從建立聯合培養合作單位的企業聘請了12位研究生導師,和學校導師一起共同為研究生制定實踐期間的學習計劃,指導研究生完成畢業論文。大連理工大學規定校內指導教師在研究生實踐學習期間應與研究生通過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等方式保持聯系,及時了解研究生的學習情況,檢查、督促實踐教學計劃的完成,引導研究生結合實際,鍛煉實踐能力。
“雙導師制”的實行,為學校充實了研究生導師隊伍,完善了研究生導師的知識結構,使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內容更加充實,研究課題與工程實際結合更加緊密。同時,企業的高技術人員受聘為高校的研究生導師,增加了企業高技術人員的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在共同培養研究生工作中,他們可以進一步充實鞏固自己的技術理論基礎,拓寬企業技術創新的深度和廣度。
為了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制定一套科學、可行的管理辦法和考核標準是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大連理工大學已經制定了“大連理工大學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學習安排及考核辦法(試行)”。明確規定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實踐學習前,要在校內和校外導師指導下,制定研究生個人實踐計劃,填寫“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外出實踐學習申請表”、“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學習計劃”,學院審核通過后,方可進入實踐環節。學生在聯合培養合作單位學習工作期間,應該嚴格遵守合作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按照企業導師要求認真開展工程實踐、課題研究與學位論文等工作,并經常向學校及導師匯報工作、生活情況,不得擅自改變學習培養計劃。在實踐結束時應填寫“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考核表”,實踐結束后由實踐單位導師填寫并直接交給校內導師或者實踐學習單位密封后由研究生本人帶回交給校內指導教師。校內全日制專業學位教育領導小組將負責組織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學習的考核。考核以實踐學習成果匯報會的形式進行,考核組成員從研究生工作態度和實踐任務完成的水平、效益、實踐單位評語及書面總結等方面進行考核。
為了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首先要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傳統的學術型研究生的考核標準已經難以適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評價體系。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學位論文側重于考查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技術開發能力、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等,學位論文必須立足于實踐,突出完成工作的應用性、經濟性和社會性。船舶工程學院的培養方案中明確指出,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技術背景。論文應具備一定的技術要求和工作量,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具有先進性、實用性。
目前對于學術型研究生能力的評價大都以在國內外期刊發表了多少學術論文,發表了什么級別的文章作為評判標準,對研究生實際工作能力和素質沒有足夠的重視。而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評價,要充分考慮其培養目標和特色,突出應用型、創新型人才評價特點。船舶工程學院不再把發表論文作為評價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唯一標準,更加看重研究成果是否能為企業解決技術問題,是否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是否已在企業得到實際應用等。
另外,在學位論文答辯環節上,論文除由導師寫出詳細的評閱意見外,還要有兩位本領域或相近領域的專家評閱。答辯委員會由五位與本領域相關的專家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來自企業或應用研究部門的同行專家。
自2010年大規模培養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來,從招生、制訂培養方案、建立聯合培養合作單位,到設置學位論文的要求和考核標準等,很多環節仍然處于不斷摸索階段,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1)企業、導師和學生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認可度偏低。由于受到當前在職工程碩士培養狀況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相對于學術型學位培養質量偏低,擔心學位證書將來不被社會廣泛認可,就業前景不樂觀。再加上學制只有兩年,校內導師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積極性不高,企業也認為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如學術型研究生優秀。從目前的招生情況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生源不是很理想。因此,高校應大力加強宣傳引導工作,使廣大考生和社會認識到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義、發展前景和深刻內涵。
2)課程設置需要進一步完善。課程設置雖然體現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特點,但主要還是基于學院目前的科研方向、師資力量來開設課程,課程設置是否能夠真正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還缺少和企業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要建立真正適合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課程體系,需要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直接參與課程設計。
3)校內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師資不足。目前大部分任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雖然具有很高的學歷和扎實的專業基礎,但是沒有在企業的工作經驗,自身缺乏實踐環節的鍛煉,工程實踐能力嚴重不足,在講授應用型課程時力不從心。因此,學校也積極鼓勵青年教師深入企業一線接觸實際工程設計與制造,以彌補從未走出校園、工程經驗不足的短板。另外,學校也積極考慮從企業聘請行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到學校為研究生直接授課。
4)研究生實習期間管理監督體系不健全。研究生進入聯合培養合作單位后,主要由企業導師負責日常的工作和學習。校內導師雖然可以通過企業導師或者學生本人了解、匯報工作和學習情況,但很多時候由于無法和學生直接接觸難以掌控真實的學習狀態。有些校內導師甚至把研究生完全交給企業導師管理,平時和研究生基本沒有聯系。企業導師大多是企業的高層技術人員或管理精英,有些企業導師由于繁忙的工作和社會活動,對指導研究生投入的精力不足,因而研究生培養質量難以保證。
除了建立有效、可行的管理監督體系,提高校企雙方導師參與研究生培養的積極性非常重要。比如企業可以將科研課題和項目委托給高校的導師和研究生進行研究開發,或者校企雙方直接組成聯合攻關團隊,通過科研合作,為研究生培養制造良好的平臺,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 湯彩鳳,李 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研究[J].模式探索,2010(6):79-81.
[2] 胡玲琳.學術性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特性比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4):22-26.
[3] 張新廠,鐘珊珊.產學研聯合培養復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57-60.
[4] 劉 剛,黃 一,張 崎,等.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校企合作探討[J].船海工程,2011(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