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康復醫院,河南鄭州 450000
作為一種常見的治療方式,胃切除臨床上多針對胃癌、十二指腸潰瘍、胃酸分泌高的胃潰瘍等胃部疾病。而采用的術式一般為全胃切除術、大部切除術、半胃切除術及胃竇部切除術等。一般情況下,全胃切除術多針對胃癌,而其他術式則針對胃部患有各種慢性疾病的患者。因此,進行該手術的的患者身體一般較為虛弱,很容易產生并發癥,并由此導致患者的死亡,為降低該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本院對該病的護理著重進行的考察總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組患者共計 60名,為本院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胃切除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36~80歲,平均59.6歲,中位年齡為55歲。胃癌患者40例,其中,乳頭狀腺癌 30例,管狀腺癌 8例,低分化腺癌 3例。胃酸分泌過高患者15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2例,胃酸過多導致胃穿孔患者2例。其中,采用全胃切除術患者40例,大部切除術10例,半胃切除術患者10例。
1.2 手術方法全部病例采用全身麻醉,均采用經腹切口,上切除劍突,下至臍下3cm。使用懸吊式框架拉鉤,顯露視野后進行手術操作。根據患者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進行手術。全部患者順利完成手術。
1.3 術后并發癥肺部感染10例,切口開裂1例,手術導致創口感染2例,共計15例。全部并發癥患者經過術后相應治療護理康復。
2.1 心理護理一般進行胃切除手術的患者,近6成為癌癥患者,因此需要臨床護理人員根據常見癌癥患者的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并需要同患者家屬進行密切的溝通,了解患者的情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對患者的情緒進行疏導。需要在術前對整個手術的情況,手術方式,及術后常見并發癥進行講解,降低患者的焦慮心理,增強其信心。為手術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
2.2 營養護理由于胃切除患者本身的原因,一般患者都較為虛弱。或是因為癌癥導致的飲食不暢,或是因為長期的胃部疾病導致的患者厭食,無法有效進食等,因此,需要在術前對患者的營養進行補充。只有良好的身體條件,才能應付手術的消耗。對于患者多采用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食品進行補充,避免流食、半流食、渣食的攝入,對于貧血患者可進行輸血。對于無法有效進食的患者,則需進行靜注補充營養。
3.1 基礎護理保證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穩定,需要在術前術后對于患者的各項病歷,病程及術式進行認真記錄分析,熟悉病患的情況后,方能有效的促進其痊愈,嚴格記錄各項生命指標。術后當患者尚未清醒時,保證其頭偏向一側,防止發生意外,當患者全麻清醒后,待生命體征平穩,采取半臥位,從而減少傷口疼痛。對于有其他心腦血管慢性病的患者,則給予相應的治療,防止相關疾病的復發。
3.2 感染護理主要是傷口及肺部感染。由于術后氣管內分泌物增多,且粘稠不易咳出,同時,由于傷口疼痛,患者呼吸受限,從而造成肺泡萎縮,肺不張繼發感染。本院臨床中,肺部感染為胃切術中發生概率最高的并發癥。占全部發生并發癥患者的73.3%。因此必須向病人說明咳嗽的重要性,并指導患者正確的排痰,做深呼吸。如果患者的確排痰有困難,則需要進行超聲霧化,每天1~2次,從而加速痰液的排除,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一旦發生肺部感染并發癥,則需要進行吸痰操作,并給予相應的抗生素治療。
3.3 管路的護理由于進行了胃切除手術,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插胃管處理。并通過胃管將患者胃腸內壓力以及其中聚集的氣體和液體排出。插胃管是一種重要的減壓方式,可以通過該方式加速患者胃功能的恢復,因此,對于胃管的護理及其重要。需要由護理人員專門注意其狀況,妥善固定,一旦發生阻滯,則需要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并對引流的量,性狀及顏色進行記錄。正常術后24h內可從胃管吸出少量暗紅色或咖啡色胃液,量逐漸減少,顏色逐漸變淡,更換負壓吸引器1次/d術后3~5d待肛門排氣后即可拔除。有的患者根據病情需要,需要進行腹腔引流管,導尿管的處理,需要對各管路進行有效的固定,并保證其暢通,嚴格記錄引流量、顏色、性質等,一旦發生任何異常,需向值班大夫進行匯報,迅速做出相應處理。并按時做好更換工作。
3.4 術后營養護理由于對胃部消化系統進行手術操作,因此需要患者在術前進行長時期的禁食以達到手術需要。同時,由于患者胃部功能低下,無法進行有效地進食,因此大部分胃切除患者體質虛弱,特別是經歷了手術過程后,患者普遍體質較差,因此必須對患者進行靜脈輸入,補充電解質,糖類等物質,增強患者的體質。當患者可以進食后,鼓勵其食用流食等物質,由于患者的胃部結構發生了變化,因此需要逐步使其身體適應新的胃部解剖結構。需要注意盡量降低膽固醇,鹽類等加重胃部負擔的食物。
[1]戴新蓉.高齡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后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07(21):106-107.
[2]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