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倪成暉
搭乘沿海開發“高速列車”
□ 文/倪成暉
蓬街鎮地處浙東南沿海,位于臺州沿海產業帶區域。隨著全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全面展開,全省沿海產業帶發展規劃的全面實施,沿海地區已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從區域優勢看,蓬街地處臺州市沿海產業帶的核心位置,是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的戰略節點。沿海大開發的“高速列車”,讓蓬街進入了從未有過的發展新階段,沿海大開發讓蓬街成為發展的前沿陣地,蓬街鎮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化進程已迫在眉睫。
——科學大規劃,優化發展空間布局。蓬街鎮作為沿海產業帶的重要依托,發展面臨與臺州城區、循環經濟集聚區、臺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屬再生園區等多層次與多主體協調,制度空間與城鎮空間整合難題。一是加大規劃對接。在新一輪總體規劃編制中,根據《臺州沿海產業帶發展戰略規劃》和路橋區“十二五”規劃,把握沿海大開發和路橋東部經濟發展的機遇,按照沿海產業帶建設的要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加大規劃對接。二是深化編制重點區塊發展規劃。三是規劃要統籌兼顧,切實統籌好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四是謀劃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規劃發展一批高新技術沿海產業群,探索新興產業發展和培育機制,加快形成新的產業競爭優勢,以搶占新一輪經濟發展制高點。
——搭建大平臺,完善基礎配套設施。蓬街鎮作為市級中心鎮,是臺州市濱海工業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且緊鄰臺州市經濟開發區,在承接開發區產業轉移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只有搭建大平臺,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置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栽好“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
——狠抓大項目,加快城鎮發展進程。抓項目落實,成為蓬街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小城市品質的途徑。一是引進龍頭項目。順應重化工業化和產業升級規律,切實加強對產業發展的規劃引導和政策引導。二是引進提升城鎮品位的項目。緊緊抓住沿海大開發和路橋東部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利時機,大力實施重點項目建設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投資規模大、對全局影響深的交通、水資源、電網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形成有效投資增量,不斷優化區位發展環境。三是引進“回歸”工程。充分發揮全國各地的路橋商會作用,吸引在外商人回鄉創業,實施“回歸工程。”
——培育大產業,促進集約集群發展。要立足蓬街的優勢產業和區位優勢,通過外引內培、培新育小,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一是整合提升傳統產業。目前蓬街已規劃形成“兩片區+四組團”的產業發展布局,工業集聚明顯加快,榮鵬、肯得等市、區重點企業全面投產,依托現有產業優勢,實行差異化發展戰略,整合產業資源,提升產業結構,優化資源的空間和產業配置。二是培育現代產業集群。在75省道兩側重點抓好以吉利汽車V項目為龍頭的濱海汽車城建設和金屬資源再生園區建設。圍繞吉利V項目這個龍頭,搞好產業配套,建立配套協作關系,形成融設計、研發、產供銷等一體的完善產業鏈,提升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和降低企業物流、倉儲等成本,打造濱海現代汽車城,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轉型升級,促進集約集群發展。
——借力大發展,緩解要素制約瓶頸。水電、土地、資金是當前蓬街發展的“瓶頸”。一是突破水電供應不足難題。采取開源和節流相結合,確保水資源和電力供應。二是突破資金難題。拓寬融資渠道,以項目招商、融資,降低進入“門檻”,創新投融資機制,積極開放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三是突破用地難題。土地永遠是稀缺資源,必須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調整農保范圍、調劑用地指標和土地整理舉措。加快灘涂圍墾步伐。
——堅持大統籌,實現“兩化”互動發展。隨著交通條件的改變和人口、產業的集聚,蓬街作為市級中心鎮的城市化步伐要加快,堅持工業化與城市化互動發展的原則。一是完善城市形態。突出中心鎮建設,加快形成濱海城鎮帶,提高城市首位度,增強帶動和輻射能力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二是發展城市產業。圍繞新型工業化,大力發展配套服務業,提供多元化居住產品和濱水休閑項目,傾力打造集工、商、居、閑為一體的濱海工業新城。
(作者為路橋區蓬街鎮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