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俊平 賀 振
(商丘師范學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目標教學法在《區域分析與規劃》教學中的應用*
賀俊平 賀 振
(商丘師范學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區域分析與規劃》是地理科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針對該課程內容繁雜,學生怕學和教師難教的特點,本文從分析《區域分析與規劃》教學利用目標教學法的意義出發,論述了目標教學法在課程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實踐,并提出實施目標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同時描述了實施目標教學法取得的教學效果。
目標教學法;區域分析與規劃;教學目標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目標教學法廣泛地應用到各科的教學過程中,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是以教學目標為核心和主線實施課堂教學的方法。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結合本學科特點,制定出具體的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是重中之重,是課堂教學的指南和實施教學的依據,而教學方法是教學目標得以實施的手段和根本保證,是實施課堂優化組合的重要因素。因此,恰當地改進教學方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對開發學生智力是很必要的。
目標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提出的,他以“教育目標分類學”和“掌握學習策略”為特點,以教學目標為核心,提出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目標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其突出的特點是,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確立理論為實踐服務的指導思想,注重知識的實用性,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倡導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互動性,并以此來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區域分析與規劃》是地理科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既與《區域經濟學》相關,又與《土地利用規劃》相聯系,可以說該課程在這兩門課程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而這兩門課程又是地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因此,學好《區域分析與規劃》對地理專業的學生來講尤為重要。而專業課程教學是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提高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長期以來,在教育過程中,“粉筆+黑板”的教學模式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盡管近年來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手段開始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但不管是“粉筆+黑板”還是“粉筆+黑板+多媒體”,這些教學模式只是單純地考慮到整體的教學效果,而忽視了個體的差異。使得課堂效率低下,學生缺乏動手和創新能力,高分低能現象普遍存在。實踐證明,在《區域分析與規劃》教學中,巧妙利用目標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既是教的目標,也是學的目標,學生在上課時就知道這一節課要學會什么,這就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評價。
首先,教師要通覽教材、學習大綱,準確掌握所授章節的目標要求,避免定目標時出現過高或過低的現象;其次,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及所授知識的相對獨立性,按課后習題的要求確定若干知識點,作為所授課的教學目標,且應與教學內容統一,如區域發展的整體評價單元目標為掌握區域競爭力的評價方法,并能夠應用該方法;再次,按照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把所授章節按照大綱中規定的“掌握、理解、了解”三個層次,細分為“說出、識記、理解、應用、歸納”等,再依據這個劃分標準,確定學生對各知識點掌握學習的水平層次;最后,備課時應列出所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根據目標要求選擇對應習題,作為檢測學生對知識掌握與否的形象性測試題。
(二)教學目標的實施
教學目標制定后,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而課堂教學又是教學目標實施的重要途徑。教學過程始終要以目標為靈魂,教師和學生要圍繞目標進行教學。課前,教師根據大綱、教材及學生情況定標,學生自學達標;課上,教師圍繞目標檢測,學生練習反饋,教師不斷調整教學節奏,進行導教,讓學生進行第一層次達標;之后,教師進行助教,進行課堂小測驗,集中反饋,評價小結,進行知識補救、矯正、強化,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
首先,篩選符合總體目標的教學內容。就《區域分析與規劃》而言,目前有兩本教材,內容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選擇出既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有利于學生走向社會用于實踐操作的教學內容。其次,嚴密組織課堂教學。在上課前,教師要研究分析所授章節的教學目標、編制符合認識規律的實施程序;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列出詳細的實施細則,在此基礎上選擇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自學、誘導、講授、練習等逐一落實教學目標;再次,在上課時,可將所授課的教學目標告訴學生,使學生心中有數,帶著明確的任務有目的地聽課學習。最后,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依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程序、選擇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活動,進行檢測評價和反饋矯正,隨時用教學目標調節和控制。
每節課都應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作業,指導練習,當堂反饋矯正。提倡學生自學、自測、自我反饋、自我評估。對所授章節或篇目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可通過三條途徑加以處理:即課堂預習處理一部分;課堂教學處理一部分;課后練習處理一部分。把常規教學與目標教學結合起來,該講的要講足、講透,不屬于該課的“目標”,不要隨意添加,嚴格按照大綱要求講授。教學進程中要通過提問或測試不斷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活動。課后練習的安排,應從所授章節或篇目知識點的掌握與鞏固出發,題量上可采取一題對一“標”,重點要掌握的地方,可采取多題對一“標”的方法,目的是強化記憶,加深理解,達到掌握。
(三)學生討論與教師評價
布盧姆教育理論的核心是 “掌握學習”。實施目標教學,評價反饋是教學效果檢測的手段,只有通過評價和反饋信息來調整學生的學習,創造最佳的教學效果,才能達到“掌握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在講授課堂內容的過程中,可以邊講邊反復提問重點、難點,強化記憶,并且,在每節課或下節課,利用10~15分鐘時間與學生進行討論,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以及對教學方法的要求;或對學生進行一次測試,教師抽樣評判正誤,通過反饋信息,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知道哪些已達到目標,哪些未達到目標,為調整教學策略、修正目標做準備。并且應根據反饋信息,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確定集體矯正的內容要突出重點、難點目標,普遍問題集體校正,教師集中解決,特殊問題個別解決,也可將教師的評判結果張貼在教室里供學生自己訂正。
(一)目標設計要明確
首先,要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目標教學法的教學過程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教學目標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課前科學正確地擬定教學目標是實施好目標教學的關鍵。因此,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深入鉆研教材內容、研究課程標準、研究學生,制定科學、全面、有層次性的教學目標。
其次,設計教學目標時要讓學生認識到教學重點和難點,并讓學生自己設計出解決這些難點的方法、過程,讓學生知道完成教學目標的好壞與他們的成績相掛鉤,采用這種激勵機制,提高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和動力,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發現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教師角色需轉變
傳統中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僅是教學內容的制定者、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是學生成績的評判者,是絕對的權威。在教學過程中,過多地強調教師的教法,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法。“目標教學法”既包括教法還有學法,不僅強調教師的教法,同時還注重學生的學法。沒有學生對學法的掌握,就不可能有目標教學的成功。因此,在目標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努力讓學生明白目標教學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轉變“一面倒”的現象,由制定者、控制者、組織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要適應這種身份上的轉化,從適當的角度啟發和點撥學生,把握課堂的方向和進程。
(三)與其他教學法共存
提倡“目標教學法”,并不是排斥其他教學方法。“目標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盡管有其諸多的優勢,但仍需同其他教學法一起靈活使用,不能用“目標教學法”以偏概全。必須實現“目標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的整合,目標教學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目標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和媒體的整合。
近三年來,筆者將目標教學法應用于《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的教學中,通過巧妙設計教學目標,精心組織討論等方法,使教學過程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經過地理科學專業近150多名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良好。主要表現為:能夠很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愛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學生思維活躍;能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踐技能不斷得到提高,尤為可喜的是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設計的商丘市規劃圖,其設計理念和方法受到了院系領導和教師的高度評價,課程的教學評估成績也獲得了優秀;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性強,激勵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挖掘了學生的內在潛力。
因此,目標教學法在本課程中的應用,能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課程主體內容更加簡明,基本克服了課程內容繁雜的缺點。同時,學生對課本重點、難點的理解更深,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標教學法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強化了教學過程,注重教學質量和素質培養,能夠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在《區域分析與規劃》教學過程中,如學習某項用地的規劃方案的教學,有些成績較好的學生能根據所學知識對該用地做出自己的規劃方案,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對這些方案進行評價總結,從而做出完整、清晰、符合要求的規劃方案,并根據所學軟件做出最后的規劃圖;對于有些各有優勢、不相上下的方案,教師要予以肯定,學生通過自己摸索,再經過教師的指點就會對方案的形成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就更牢固,學習的信心也更足;表現更為突出的是個別基礎課程成績差、幾乎喪失學習信心的學生,根據教師對規劃方案制定的引導和講解,不僅能逐步理解掌握規劃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也能根據規劃要求提出自己的規劃方案,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欲望和信心不斷加強,最終達到教學目的和要求。這些都充分說明“目標教學法”在《區域分析與規劃》教學中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而且能強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果,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目標教學法的課堂活動形式多樣,活動面廣,學生積極參與,活躍了課堂氣氛,但同時也對教師控制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能系統全面地掌握本門課程的知識,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而且要有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能充分靈活地利用各種輔助教學手段使課程教學得以直觀、生動地開展。
[1]濮永仙.目標教學法在《數據結構》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9,(9):95-96.
[2]徐炳文,楊育標.目標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6,(8).
[3]李國才.目標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科技信息,2008,(31):222.
[4]崔功豪,魏清泉,陳宗興.區域分析與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普豐山,陳運河.目標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7(5):114-115.
□有話職說
幻想是詩人的翅膀,假設是科學的天梯。
——歌德
G712
A
1672-5727(2012)04-0098-02
2010年度商丘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目標教學法在〈區域分析與規劃〉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0-jgxm-49)
賀俊平(1976—),女,山西忻州人,商丘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