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江蘇省靖江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 靖江 214500)
信息技術與中職服裝專業課程整合探析
徐慧
(江蘇省靖江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 靖江 214500)
新的國家課程標準不僅將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還特別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這就為信息技術開拓了廣闊的應用空間。本文從中職服裝專業課程的特點和教學實際出發,分析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整合策略,闡述了整合的應用價值。
信息技術;中職;服裝專業;課程整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正滲透到越來越多的行業,信息化也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服裝專業教學的繁雜性、實踐性和高技術性特點對傳統教學一直是挑戰。服裝業的高速發展迫切需要培養自主創新型人才。然而,專門的高級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極度缺乏的現象嚴重影響著服裝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快速培養合格人才,必須大力引入信息技術,將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媒體技術和服裝專業教學相結合,借助計算機輸出設備,與學生形成交互式教學狀態,提升教學質量,順利實現教學目標。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不僅是采用信息技術,更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以現代教育教學觀為指導,將技術、方法、資源和中職服裝專業課程進行有機統一;同時,應強調以人為本,重視“教、學”一體,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面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為社會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服裝專業人才。
整合概念認識模糊 有關資料顯示,并不是所有教育管理部門和教師都支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改革活動。很多人認為,現代化的校園建設雖然要求開通校園網,對學生開設計算機課程,但是為了保證教學進度,一般的課程教學未必需要采取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更常見的是,新的教學模式實踐和傳統的講授法幾乎沒有區別,不過是將課堂搬到了多媒體教室,以課件代替課本,以網頁代替了書本上的文字和圖片。不少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多媒體不應只是教師展示知識的手段,而是用來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以及情感激勵的工具,多媒體應用和教師教學應該融合在一起,互相補充,才能優化教學效果。
網絡教學資源缺乏 由于信息技術在中職服裝專業教學中的應用還處于發展初期,可供參考和利用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比較少,而且存在著科目分布不均衡、種類單一、優質資源匱乏等問題,難以滿足教師和學生的多元化需求。資源儲備的缺乏和教學平臺的簡陋,迫使教師不得不自行搜索、開發多媒體素材或教學課件,繁瑣的搜集和甄別使得一些教師因此失去了進行課程整合研究的激情和動力。沒有充裕的學習資源,也必然影響課堂上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課外自主學習更是無從談起。
師生情感交流受阻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一些教師和學生出現了不適癥。有的在形式上實現了信息技術的整合,但是在教學觀念上沒有更新,教師仍然左右課堂,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不出來,重活動形式卻輕活動效果。學生雖然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了探究性學習,但教師刻意引導學生按照既定邏輯思考問題,急于將正確答案傳遞給學生;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被忽略,創新精神和思想活力未能發揮出來,就達不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預設教學目標。多媒體運用呈擺設,只注重學生與計算機的對話,忽視師生互動和情感交流,削弱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課程整合,應該吸取各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從不同層面和空間進行融合。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很多情況下,以教為主的模式至少可以保證教學形式和目標的完整,甚至仍然能夠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如果恰當地結合學情,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創設主動學習的環境,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強化教師培訓 新信息技術并沒有削弱教師的地位。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新技術的發展大大改變了教師的作用,教師必須適應新技術所帶來的新要求。信息技術為新型的教與學模式提供了可能的條件,但是必須通過教師把它變為現實。譬如,在《服裝結構制圖》教學中,很多知識點涉及幾何學方面的知識,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這對于中職學生來講的確是有一定難度的。常常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聽得索然無味、云里霧里,有些學生就干脆不再聽了,所以很多教師抵觸講授這一類內容。如果我們能掌握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抽象的幾何體關系做成動畫的形式,讓知識點“動”起來,就能讓課堂教學變得鮮活,學生就能從簡單的圖形和動畫中輕松地掌握原來抽象的知識點。“信息技術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克瑞克博士的這句話已在教育界廣泛流傳。
弱化課程界限 在傳統教學條件下,受篇幅局限,任何一種教材都不可能全面介紹某專業領域的知識,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使用突破了信息儲存的容量限制,完全可以有效解決這一缺憾。弱化課程界限,目的是豐富教學內容。服裝專業是一個感性與靈性的結合體,它不僅要求學習者學習書本知識,更要求學習者具有靈性,充滿創造力。而學生的專業靈性是建立在大量感知學習基礎上,并運用相關技術在實踐中反復操作逐步形成的。目前的服裝專業教材在內容設計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滯后性,難以滿足學生跟隨時尚與潮流的學習需要。海量的信息資源通過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呈現在教師和學生面前,可以解決教材內容單一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和技術,有選擇、有目的地搜集編排教學資料,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接收“無限的”知識,進而實現專業素養的拓展。
優化學習過程 網絡環境下課程的教學設計應滿足“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內容多媒體化、學習方式的交互性、學習系統的開放性、重視教學中的反饋性評價”等條件。服裝專業是走在時尚前沿的專業。為此,服裝專業的教學設計必須不斷從外界獲取信息,始終處于不斷優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對網絡學習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糅合,構建開放型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從外界不斷獲取新的信息。還可以建立專門的服裝時尚網站、論壇和虛擬學習社區等,進行交互式教學設計,實現全面互動。在教學設計中,對于同一知識點,應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和描述,引導學生在大量參考資料中辨偽存真,開闊思維,在多元化的觀點認知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有教師在教學中引入電影《花樣年華》的視頻和相關圖片,組織學生進行多角度討論,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實踐能力。在實踐階段,學生在對自己設計或挑選的款式進行制圖甚至工藝制作時,都能獲得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教學效果自然也就達成了。
動態化工藝流程 在《服裝結構制圖》教學中,傳統的以口述和文字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對制圖要領的講解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學起來十分費力,教師教起來也十分費心。借助多媒體動態演示功能,完全可以實現抽象講解的形象化,使原本抽象的服裝理論知識形象化、生動化,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接收,從而能根據動態的演示逐步完成制圖過程。以“男式襯衫的排料方法”講授為例,教師很難在黑板上講解排料知識,主要是因為首先要畫出樣板,然后再示范描繪,有時黑板并不能展示完整的樣板圖,學生也因過程抽象、冗長而感覺枯燥乏味。現在使用多媒體軟件可以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借助圖形圖像編輯軟件,能快速實現圖形的移動、復制、旋轉等操作,演示各類服裝的排料方法,使工藝流程變得直觀、形象。通過動態演示男式襯衫的排料方法,學生可以順利掌握一些排料的基本方法和有關技巧;同時,通過演示一些錯誤的排料方法,學生在形象的展示中進行比較,能更好地掌握正確的排料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虛擬化技能訓練 《服裝工藝》課程的傳統教學方法一般是由教師使用工業縫紉機演示操作過程,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分別進行獨立上機操作。而實際上,學生一般只有一次完整的機會觀摩教師的演示,而且由于在教室內每個學生所處位置的不同,學生通過觀察對工藝要領的掌握程度往往也有差異;另外,有些操作技巧只通過幾次觀摩是不能真正掌握的。教師可以利用Flash軟件制作出各類服裝制作工藝的模擬動畫,從不同視角進行演示和循環播放,學生可邊觀看演示邊實踐,反復比較,逐漸領會和掌握制作要領。如《服裝生產管理》課程介紹服裝企業的生產、管理各個環節,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環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企業的生產管理水平,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但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往往注重企業管理理論的講述,對服裝企業的實際生產介紹比較粗略。而且由于學生下廠實習的機會少,實習時間有限,往往臨畢業時學生只了解了服裝生產管理的概況,就業后面對實際問題無從下手。再者,限于課時,學生很難全面掌握完整的縫制生產過程。我們可以考慮利用網絡技術擴展教學時間,利用服裝生產過程的視頻資源,向學生進行直觀展示,說明在確保生產質量的前提下,必須合理進行人力、物力、資金、設備的配置與使用,科學合理地安排生產流程。這樣就避免了枯燥的講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客觀上達到實踐學習的作用。
多元化教學方法 借助信息技術,中職服裝專業課程教學可以實現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1.創設教學情境,推進多方互動。中職服裝專業課程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但是教學時間較短。而借助豐富的信息技術資源,如視頻、音頻、圖像等,選取適當的內容,通過科學的篩選和編排,和傳統教學相融合,創造全新的教學情境可以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信息技術引進課堂的最大成果之一,是大大增加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師生與網絡之間的互動,教師借助技術設備,使教學效率更高,學生參與、互動的機會更多。教師在提出問題或布置任務后,學生可通過自我探索,借助網絡資源,給出自己的答案。學生的答案通過電子白板呈現出來,帶動整體的討論與跟進。多方互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營造出高效、和諧的課堂氛圍,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在《服裝材料學》課程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法時,經常會面臨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各種服裝材料的性能與特點,卻并不能搜集每一種原材料到教室展示的問題。學生則認為服裝材料學就是闡述各種冗長而繁雜的基本概念和理論,他們缺乏濃厚的興趣,自然也不能產生理想的學習效果。對此,教師除了多渠道收集各種紡織服裝材料外,可以利用色織物設計課程軟件,預先在電腦中設計出各種原材料的微觀和宏觀結構,呈現出模擬的紋理、質地效果圖,再結合各種面料的高清圖片,將材料和成衣的表現效果相比對,通過電腦展示出生動的模擬效果圖,學生就可以直觀地認識各種服裝材料的性能與特點。當然,學生通過學習色織物設計軟件課程,還可以根據學習內容和目標自行設計、開發出紡織、服裝材料,并進行對比和判斷,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
再以《服裝市場營銷》教學為例。應用服裝銷售管理軟件,可以非常便捷地向學生提供服裝營銷管理的模擬環境,學生如同置身于真實的服裝市場,激發出探求興趣,從而逐步掌握服裝市場營銷知識。結合觀看服裝銷售實踐的視頻,或者進行實際調研、分析,形成服裝市場的研究報告,讓學生通過作業完成模擬任務,學生就會在實踐中形成對于行業背景和發展的感性、理性諸方面的認識。在《服裝設計》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播放經過采集、整理的經典時裝款式視頻資料,可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流行趨勢,在欣賞美的同時,激發追求美、創造美的興趣,從學習與借鑒中獲取新的靈感。在講授《服裝色彩》時,可以借助調色軟件,通過不同色彩的組合,創造美不勝收的色彩世界,讓色彩理論不再抽象,再讓學生通過應用豐富的色彩來練習多樣化的服裝搭配,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在實踐中領會如何借助色彩傳遞出美的各種含義,學習高貴或優雅、古樸或時尚、寧靜或熱鬧等的表現技巧。
2.注重學生特征,尊重個體差異。因類施教、因人施教是教育的理想狀態。因生源地不同、個人特質差異等,中職服裝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水平上有一定差異。在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難以細化到每一個體,而信息技術的引入使得小班式、個別化教學成為了可能。一方面,通過在線教育的方式,學生能根據自身基礎,有選擇地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學習活動,與教師進行一對一在線咨詢,獲得有針對性的、個別化的講解與輔導;另一方面,教師通過采用信息技術設施,比如使用應答器等,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更好地把握進度,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相應調節教學進度,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課堂上的學習成功。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學習小組、小班的組建,并針對小組、小班開展教學,因類施教。
3.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實現拓展創新。讓學生主動加入到學習過程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辦法之一。探究式教學就是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是引導學生以問題或任務為中心,經過探索主動搜集資料、尋找答案的過程。教師可根據服裝專業課程的特點,選擇那些主題較為多元的課程內容,吸引學生參與主動學習。比如,在《服裝市場營銷》課程中,教師可以布置題目“服裝營銷實際案例調查”。具體操作過程包括:教師布置題目,給學生提供一些研究路徑,如網絡查詢路徑、服裝經營店鋪現場調研等,向學生說明需要調研的內容和目標;學生據此進行信息搜集、資料匯總、分析交流,形成自己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各種營銷方案的優劣,從而促使學生提高對該課程的實際掌握和應用水平。
[1]茅育青.新課程背景下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2]李藝.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理論建構與實踐例說[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4]張豪鋒.教育信息化與教師專業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5]鐘艷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點亮學生思維的火花——談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C]//中國教育技術學會.信息技術環境構建與教學應用,2009.
[6]沈書生.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項目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7]保俊.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設計理論初探[C]//云南省農業教育研究會.農業教育與農村改革發展——云南省農業教育研究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2007.
(本欄責任編輯:謝良才)
G712
A
1672-5727(2012)08-0175-03
徐慧(1975—),女,江蘇靖江人,碩士,江蘇省靖江中等專業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中等職業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