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玥 曹洪其
(南通職業大學 江蘇 南通 226007)
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優化策略
謝 玥 曹洪其
(南通職業大學 江蘇 南通 226007)
優化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加強高職內涵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與水平的一個重要抓手。因此,應從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規范培養方案制定過程、構建“工學結合”課程體系三個方面入手,探討在新形勢下制定具有高職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策略。
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策略
近年來,在實現規模逐步擴張的同時,各高職院校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指引下,積極主動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強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強高職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要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水平,優化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一個重要抓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規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手段、培養方式、培養措施及實施保障的基本教學文件之一,是指導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規劃和藍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直接體現了學校的辦學宗旨和辦學理念。因此,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高職院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首先要回答和解決的問題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即培養目標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靈魂,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的前提。
堅決擺脫傳統高職教育培養理論技術人才的窠臼 傳統的高職教育主要培養技術型人才,這一類型的人才“主要從事技術的運用與動作,將設計、規劃、決策等轉化為一線產品,即將科學技術直接轉化為生產力”,以區別于培養學術型、工程型理論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但在實際操作中,傳統的高職教育作為普通高等教育的補充,在培養目標上并無顯著差異——培養專科層次的技術型理論人才,這種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時代問題并不明顯,但在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的今天,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的要求。
警惕過度“就業化”導致的高職教育職業培訓化傾向 近幾年席卷全國的“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正使高職教育逐漸擺脫學科式教育的陰影,高職教育的職業屬性和特色日漸彰顯,但同時改革中的高職教育教學日漸暴露出另一個問題,即從重理論、輕實踐的學科式教育,滑向過分強調崗位技能培養,而忽略基礎理論素質教育,過度的“就業化”導向使高職教育對人才培養注重崗位技能培養,畢業生崗位適應能力強,適應期短,但在學生就職后長遠發展缺乏基礎,后勁不足,高職教育的高等教育層次受到質疑。因此,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要警惕過度“就業化”的現實功利傾向,避免將高職教育辦成職業培訓。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符合時代精神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教育部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因此,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職業人才的功能和價值必須受到重視和強化。同時,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等教育??茖哟螌I人才的功能和價值也必須堅持。兼顧二者,將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綜合素質、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兼備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堅持“能力”和“素質”兩條腿走路,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專業崗位適應性且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是符合時代精神和高職特色的目標定位。
高職院校的職業屬性決定了它與區域行業、企業之間的聯系必然應該是最緊密的。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必須走出校門,實施開放式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流程。
設計科學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流程,加強過程管理和控制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實質上是將社會經濟發展中相關崗位對專業人才的 “需”與“求”轉化為高職教育中的“教”和“學”。根據這一思路,在總結過去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高職教育的就業導向,可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劃分為四個步驟:社會調研、分析解構、課程構建、方案設計,成立由專業負責人、骨干教師組成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工作組,明確規定各個步驟的工作任務和要求。(1)社會調研。走出校門,深入行業企業一線,就行業發展背景和新興技術、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需求的數量和質量等方面開展調研,掌握最新的、真實的一線數據,提交專業調研報告。(2)分析解構。根據調研數據,完成從用人單位對專業人才的需要到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轉化;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分析確定與專業人才相適應的主要崗位 (群)的工作任務,各項工作任務必須具備的素質、知識、技能和能力,提交研討報告。(3)課程構建。針對上一步驟分析的專業崗位素質、知識、技能和能力要求設置課程,選擇課程教學內容,完成課程體系構建和教學內容體系構建。(4)方案設計。挖掘并充分考慮校內外可用教學資源,根據專業特色和專業對應崗位的規律,設計現實、可行、高效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根據課程特點設計課程教學模式、課程考核模式等,完成并提交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充分發揮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實施開放式方案制定工作流程 改革過去封閉的經驗式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模式,實施開放式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流程,在走出校門的同時,邀請行業、企業和同行專家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使校企合作從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開始貫穿整個人才培養工作過程。在社會調研階段,發揮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深入相關行業、企業,確保調研數據新鮮、真實、有效。邀請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共同參與分析解構,身在一線的專家從用人單位的角度有助于更準確地把握專業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與企業行業專家一起梳理崗位工作任務和流程,合作構建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共同合作開發和建設課程資源,擬定課程標準。充分利用專家及其所在行業企業的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設計科學、合理、有特色并且具有現實可行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教學模式。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將完成的人才培養方案提交專業指導委員會,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實行審核論證,把最新的知識、技術、能力要求滲透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落實到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
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框架,引導、規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通常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主要包括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主要課程介紹三大模塊。這種框架結構重點突出,課程結構和主要教學內容一目了然,但缺乏對課程設置的分析論證和對課程教學的后期設計,不是嚴格意義上結構完整的人才培養方案。因此,要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內容,首先要完善和優化方案框架結構。
1.增加課程設置認證模塊。在課程體系模塊前,增加“職業能力分析和課程體系構建思路”、“職業能力分析與課程安排”等內容模塊,明晰并準確把握“專業對應崗位——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能力素質——課程”四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增強課程設置的目的性,使課程體系構建更加科學。
2.增加“課程教學模式”和“課程考核與評價方法”模塊。在核心課程介紹模塊中除常規課程內容介紹外,增加課程教學模式和課程考核與評價方法介紹,積極推進課程教學模式和考核評價方法改革。
3.在教學條件保障模塊中,增加“師資知識能力結構要求”和“實訓設備配置和功能要求”。在“專業師資基本要求”模塊中除傳統的師資數量、職稱、專業、學歷要求外,增加“職業能力要求”,突出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 “雙師”素質要求。在實踐教學條件中增加“功能要求”模塊,在明確實訓條件的設備要求、數量要求的基礎上,更加明確實訓條件的功能。強化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的要求,形成“目標——論證——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考核辦法——教學保障”諸要素齊全、結構完整的人才培養方案框架。
架構高職特色課程模塊體系,強化課程實施設計,優化培養方案內核 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工作的核心內容,要實現符合時代精神需要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實施是關鍵。
1.結合學分制,重構高職特色課程結構。突破傳統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這種三段式課程體系結構,將課程體系劃分為“公共基礎課程體系”和“職業技術課程體系”兩個模塊。公共基礎課程體系包括基礎理論課程(英語、“兩課”等)、公共選修課程和講座;職業技術課程體系包括技術基礎課程、核心技術課程和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前者側重于基礎知識、方法能力和綜合素質教育,后者重點培養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在進行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時突破普通本科學校學科體系式課程設置和編排思路,根據崗位任務設置課程,根據工作流程編排課程,并且注意做到三個結合: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結合。
2.汲取最新教研教改成果,加強課程實施設計。公共基礎課程注重優化整合,基礎理論課程內容選擇注重專業針對性,提高課程效率,增設《高職人文》等培養學生人文、藝術素質的課程,廣泛開設各科類公共選修課程,廣邀行業企業專家到學校開展各種講座,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以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培養大學精神。職業技術課程重點突出職業能力培養,以工作任務為主線重新優化、整合課程體系編排,充分挖掘和整合校內外可利用教學資源,結合課程特色實施“理實一體化”、“現場教學”、“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等多樣化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設計,配合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口試、作品制作、論文、上機考試、以證代考、實際操作等多樣化的考核形式設計。
[1]李斯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需要厘清的若干問題[J].職業教育研究,2010(11):7-9.
[2]廖細春.關于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幾點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5):11-12.
[3]吳家禮,許芳奎.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11):26.
[4]黃柏江,林娟.高職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六個追問[J].教育與職業,2011(11):24-25.
[5]李賢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核心要素的思考與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0(2):77-78.
[6]楊玉泉,張靜.論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發的基本取向[J].職業時空,2010(8):77-78.作者簡介:
謝玥(1973—),南通職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管理。
曹洪其(1957—),男,江蘇江陰人,南通職業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數據庫、數據挖掘及高職教育。
G712
A
1672-5727(2012)07-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