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偉
【摘 要】根據民辦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辦學定位,針對機械類專業特點,提出以提高人文素質,培養現代工程意識,注重基本技能訓練,增強實踐能力,優化教學內容等專業建設思路。
【關鍵詞】民辦高校;專業特色;人才培養
0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階段以后,我國高等院校的定位意識逐漸增強。面對一個開放的競爭市場,用人單位在畢業生的錄用上品牌意識、質量意識越來越強,學生和家長擇校意識也不斷增強,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產物的按新機制、新模式發展起來的民辦高校,更應該認真研究本層次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明確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定位,找準最有利于自己發展的位置,集中精力追求內涵發展,構建好人才培養模式,在同類學校的層次上辦出水平,辦出特色,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
1 明確學校定位
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其科學定位必須做到:(1)必須充分考慮到自身所處的社會背景及高等教育發展的總趨勢;(2)必須充分考慮到自身發展的歷史積淀及優勢;(3)必須以“差異”發展的思維,分析人才需求的空間,有所為,有所不為,抓住機遇,錯位發展;(4)必須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以特求生,特中生優“的辦學方略,體現優勢,持續發展。
1.1 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人格、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人際協調能力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也就是說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其規格是:既有“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高素質”的本科人才的一般要求,又突出“能設計、會施工、懂管理”的應用型人才特點。在能力上,具有相應的組織管理、營銷能力、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技術創新、技術傳播與技術應用能力。在技術上,掌握本行業生產管理和操作技術、管理運營技術、營銷與服務技術、技術談判和商業談判技術、獲取和綜合運用信息的技術。在素質上,具備包括思想道德、業務道德、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在內的較高的綜合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
一般來說,它比以就業為目標的高職高專教育知識面寬,具備了較強的基礎知識,又比研究型大學更加強調實踐動手能力。因而它培養出來的是具有某個專業領域的較寬厚的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能較快地適應工作崗位要求。到崗后,經過工作實踐,就可以較快地成為某一個專業領域的專家。
1.2 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培養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面向現代機械制造行業的生產、建設、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 凸現專業特色
所謂特色,通俗地說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而辦學特色的形成往往有兩種來源:一是,“生成特色”,即與生俱來的 ,自誕生時就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形成了某種特色,如海洋學院、電力學院等,其定性或定向確定了先天優勢形成特色。二是,“發展特色”,指依賴明確的指導思想與辦學定位,通過改革與創新而使某一些專業,某一方面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形成特色。
機械專業是一個傳統專業,民辦高校機械專業要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只能走“發展特色”之路。我們認為:當前要抓住以信息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為契機,通過改革與創新,“以機、電、計算機三結合為技術平臺,以數控技術應用為發展方向”,形成專業發展特色。通過4年的培養,使得學生既取得學歷教育文憑,更掌握數控編程、數控設備操作的一技之長,形成專業辦學特色,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2.1 根據專業特色,構建理論課程體系,精選教學內容,構建具有特色的理論教學體系
2.1.1 理論教學課程體系,服務于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為主線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對傳統技術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建立和優化基礎課教學平臺,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突出以數控技術為基礎的先進制造技術,及時吸收技術發展最新成果。
1)將“金屬切削機床概論”、“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機械制造工藝”等合并為“機械制造技術基礎”一門課程。
2)將夾具、刀具、量具、金屬切削機床設計等內容合為一體,形成“機械制造裝備設計”新課程。
3)增設反映當前制造業技術特點的新課程“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機械創新設計”、“先進制造技術”、“機械CAD/CAM”。
2.1.2 教學內容定位于未來10年的主流技術,把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確保基礎的基礎上,定位于數控技術等先進制造技術,把傳統技術作為數控技術的基礎,不斷用新的制造技術充實教學內容?!稊悼卦砼c編程》、《特種加工工藝》、《先進制造技術》等課程及實踐環節集中體現了未來十年的主流技術和技術發展。
2.1.3 采用計算機教學不斷線的教學安排,培養學生進行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的應用能力?!队嬎銠C文化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輔助繪圖》、《數據庫應用技術》、《機械CAD/CAM》、《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實訓》等課程層層遞進。
2.2 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宗旨,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形成具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創新精神和專業能力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根本標志,實踐教學是根本的培養途徑。實踐教學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突出專業技能訓練、注重全面工程素質的提高。
2.2.1 面向現代工程實際,加強實踐能力培養
機械專業是一個工程應用型專業,要求培養學生具有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因此,要使學生能盡早地面向實際的工程、面向自己動手實驗、工業實踐創新設計等。
1)設置“機械基礎實驗”課
把“機械原理”、“機械設計”、“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工程材料”等機械專業基礎課課程中的實驗集中起來,進行整合創新,設置一門課,單獨開課,并給予一定的學分,為學生掌握機械工程設計,制造技術奠定實驗技能基礎,這樣無疑提高了實驗的份量,不再作為某一門課程的附屬部分,使學生教師都重視。
2)設立“機械基礎實驗中心”
整合“機械原理”、“機械設計”、“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工程材料”、 “液壓傳動”、“測量技術”等課程相關的實驗設備,組建“機械基礎實驗中心”,該中心不僅承擔通常專業基礎實驗,而且要求開設機械基礎綜合型、設計型創新實驗,注重學生設計能力和創新意識、動手能力的培養。設立專門的實驗中心,有助于加強領導、統一規劃,有利于集中資源、集中人力、有利于抓好課程實驗這一環節,增強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
3)改革金工實習教學,開展機械制造工程訓練與職業技能培訓的合成教學實踐,實行“雙證”制培養模式。
對照“金工實習”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規范,其中一些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的要求是相同的,通過改革金工實習教學模式,進行機械制造工程訓練與機械類相關工種中職業技能培訓的合成教學,合并這些相同的內容進行一次性教學,即可同時滿足機械制造工程訓練實習課程和機械類相關工種職業技能培訓的要求,學生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后,參加國家舉行的職業技能鑒定統一考試,考試合格者,金工實習記學分,同時取得相關工種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書,不合格者重修,此謂“一考雙證”, 實行“雙證”制培養模式。
4)組建準企業形成的“數控加工中心”
根據機械工程學科的發展和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特別注重對學生在通用CAD/CAM軟件應用能力、數控編程和數控設備操作維護能力、微電子技術和傳統機械技術結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選擇、實踐性教學環節安排、實驗室建設方面應予以保證和落實。
根據培養“數控技術應用”的應用型人才的專業特色,組建數控加工中心。該中心以現代化、準企業式為建設目標,最終形成有數控車床、數控銑床、數控線切割機、數控加工中心以及專用數控編程實訓機房等,為學生提供課程實驗、實訓、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踐。
在這個中心努力實現教學上的三個改變,即:
(1)課堂改變
把“數控機床技術”等課程的授課地點轉移到實踐基地(數控加工中心)的專用教室,改變黑板上開機床、布線等狀況,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
(2)教材改變
改變教材的空洞性或脫離實際的狀況,如數控編程將基本原理與現場設備結合,形成應用性強的實踐教材,使學生畢業后的適應期趨零。
(3)實踐方式改變
改變缺乏自主式實踐狀況,設置四周時間的數控實訓,以一臺數控機床為主要解剖對象,讓學生自己動手對它進行拆裝、調試、故障診斷與排除,通過對設備的結構、控制系統、動力系統、傳動系統、檢測系統等典型現代機械設備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工程應用能力。
5)專門設置二周“CAD/CAM軟件實踐”,提供solidwoks、Pro-E 、Ug 、 ANSYS等三維工程軟件的實踐條件,使學生盡早接觸、了解、熟悉國內外先進的工程技術軟件,盡早面向實際工程,提高動手能力。
2.2.2 根據學生動手能力培養與畢業就業的實際需求,建立技能訓練考核發證制度,實行“雙證制”培養,使學生的應用能力得到認可。
可開設的技能考證有:
(1)計算機輔助設計工程師認證
(2)見習機械設計工程師認證
(3)專業軟件應用技能認證
(4)數控加工中心中級職業資格認證
(5)車(鉗)工中級職業資格認證
3 結束語
我國確立了科教興國戰略,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根據各自的特色發揮著積極作用,為國家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作為民辦高校,根據自己的辦學定位,要突出辦學特色,不斷吸收專業建設的優秀成果,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強化質量意識,創新培養模式,優化課程設置,規范教學環節,培養出適應21世紀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樊恭杰.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創新高等工程教育[J].中國教育報,2007-10-18.
[2]董玉紅.數控技術教學改革[R]//哈爾濱理工大學教學研究課題結題報告.2005,6.
[3]孫偉民.大力加強實踐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大學教育,2006(3).
[責任編輯:王洪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