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雁晉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部,甘肅 蘭州 730050)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教育中的知識立場及其反映
高雁晉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部,甘肅 蘭州 730050)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著極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這種功能落實的前提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課程所特有的知識立場。遺憾的是,很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立場出現了缺位和錯位問題,這導致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無法有效體現。通過改善知識的篩選、組織和表述,提升教師知識素養等方式,能夠更突出地反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立場,從而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立場;高校教育
人們對客觀世界和自我的認識,都需要人們首先對它進行解釋,隨后在此基礎上接受,這些解釋、接受和認識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同時也產生出新的知識。人類在其本性上是善于求知且害怕無知的,荀子早在兩千年前就將“求知”作為人區別于動物的本性之一。杜威和福柯等也指出,人有很多本能、意志,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人的“探究本能”和“求真意志”,而其實質就是對知識的追求。
教育的過程正是通過知識來進行的。沒有知識的教育是不可能的,脫離了知識,教育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樣地,如果知識沒有被合理組織和表述,教育也不能有效地進行。對知識的理解、選擇、組織和陳述就成為課程和教育生活得以實現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也毫不例外。“課程對知識的處置直接關系到知識與人的關系以及人在教育中的命運”[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知識的處理同樣關系到被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現,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思想教育是一個由教育主體、客體、內容、目的和方法以及教育環境等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這其中恰恰是知識擔負著核心與聯接的作用。這就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更加包含了其所應當具有的知識立場。高校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是利用了價值判斷來提高大學所研究學問的準確性[2],更重要的是利用課程所堅持的知識立場來解釋政治和意識形態中相關判斷的合理性,幫助大學生明確社會的政治規范和價值標準,學到相應的政治技能,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可延續性。
因此,任何以課程形式組織和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一種明確的政治立場和知識立場。只有具備了合理的知識立場,實現課程對知識的正確處置,承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才能有效實施并達到目標。
按必修課程形式出現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種強調知識立場特征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但是,很多思想政治理論課卻沒有正確體現應有的知識立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與課程的知識立場。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依托于某種知識載體。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有明顯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特征,它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和樹立高尚理想。所以,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來講抽象深奧的說理與嚴肅的說教成為核心的必然的教育手段。這種教育方式和手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強化受教育對象的思維,然而它的很多盲點和疑點并未真正被學生所認知與理解,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和可持續性并不能令人滿意。新時期大學生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受到多種文化的影響,自我意識和個性顯著增強。在各種環境都產生巨大變化的沖擊下,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必須也隨之轉變方式,需要通過更加科學、理性的方式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如果能夠充分利用人性中樂渴望知和擔心無知的特性,引導人的探尋本能和求真意識,增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就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了知識性和政治性的特點。可是,這些特點并非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立場是矛盾和對立的,而且在本質上兩者應該是一致或者相互加強的。知識可以經過嚴密的邏輯并經過與現實生活的吻合來說明政治合理性,幫助受教育者理解政治意圖、政治措施和政治目標等,并最終形成人們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等。以知識理性為前提確立的理解和擁護會形成一個系統,這個系統通過和外界的交流互動來增強活力,同時對于外界的干擾和影響有較強應變與保護作用,這對于大學生自覺抵制不良思想是大有幫助的。
第三,科學的知識組織形式和講授方式可以改變單一理論說教帶來的厭學抵觸。如前所述,人是生而樂知恐于無知的,但是卻會在后天產生厭學現象,就是因為我們在知識的組織形式和講授方式上有不合理之處。一門沒有知識含量或含量不高的課程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真本能和探尋興趣,而具備了扎實知識基礎和豐富知識體系的課程如果不使用科學恰當的組織和表述方式,也會導致人們不能自由地追求新知,消減人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尋本能[3],這些在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現的尤為突出。當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講求實效性,面對思維更加活躍、思想更加開放的教育對象,有效的知識組織形式和講授形式可使抽象、深奧的理論說教形象化、明晰化、淺顯化,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接受和吸納,從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立場的缺位與錯位。假如沒有先進科學的知識立場占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陣地,依托知識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便不能有效開展,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未經分析、推敲的平面化信息充塞課程內容。某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側重大量填充信息性內容,不加甄別和選擇,乃至小道消息也進入課堂。新聞消息和信息與我們所言及的知識是有區別的,“知識”是有關客觀的、確鑿的、盡可能具有普遍妥當性的事實的信息,科學的知識可以以信息為素材,借助歸納法、演繹法、假設驗證等多種方法合成,然而絕不能把信息等同于知識。如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僅僅是拿來一些未經分析、推敲和選擇的信息作為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僅學生容易被錯誤的信息誤導,而依托知識訓練學生思考能力的訓練也無法進行。隨著網絡的廣泛應用,學生自身就能掌握大量的信息,教師在課堂上僅僅是重復一些社會性和網絡性的語言,也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對思想政治教育便無從談起。
第二,簡單的、封閉的說教成為教學主要的手段。由于諸多原因,現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仍舊在很多時候被作為一種純粹的說教和“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知識立場沒有得到很好體現。這些課堂的特征是偏重把大量的制度、政策和法規放到學生面前,不加整合也不予聯系,更沒有通過有機的教學設計展現給學生,只是偶爾插科打諢地講述有關事件的時間、地點和背景知識。另外,有些思想政治理論課反復強調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無法以深入的知識推理并結合現實實踐來推進課堂教學,整個講課過程枯燥乏味。這種宣傳或者說教的課堂全然不顧受教育者的求知欲望,不理會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心理特點,因而也不受學生歡迎。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進行。
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立場,本質上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目的是一致并且相互加強的。有的學者把這種知識立場理解為學術性,認為“如果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不重視學術性和學科建設,那么,它的發展是沒有后勁、沒有持續性的,最終是沒有生命力的。所以,對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來說,在突出它的意識形態性的同時,必須要加強它的學術性,注重把它作為一門學科來建設。這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在處理意識形態性、政治性與學術性關系時應該把握好的基本方向”[4]。
(1)改善相關知識的組織、篩選和表述。盡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是其內在的知識結構相對穩定,在不斷豐富更新和變化的現象和實踐中內在的包含了一般性和基礎性的知識,如政治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的基本知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礎知識和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的特性并不沖突,許多知識是與意識形態和政治有內在的聯系,可以直接或間接講解意識形態和政治的合理性。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知識的組織、篩選和表述時要內在地把握知識材料本身的邏輯結構,不能隨便地、不系統地加以濫用。注重組織、篩選和講述價值大的知識如基本規律、原理和技能。除了傳統的知識外,還應強化學生基本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能力,鍛煉他們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政治現象的基本分析能力。
(2)提高授課教師的知識素養。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知識素養也是反映課程知識立場,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路徑。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平時要養成關注時事、探尋時事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習慣,不僅能靈活講授形勢與政策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還需要提高對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準確的知曉度和探究度。一是重大時事的內容;二是國內外形勢教育的內容;三是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四是和學校現實有關的問題[5]。②搭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形成與時俱進的知識體系。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要通過多方式、多角度和多層次的聯系,把知識單元組建成一個完整、合理并且穩定的知識結構,在教學中才能減少對現象和活動的淺顯描述,而進行系統化與合理化的分析。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知識結構必須是與時俱進的,使創新的知識單元能夠較快融入教師知識體系,把課堂變成貼近時代的講臺,也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盡早占領大學生的思想陣地。③授課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以理論結合實踐的正確方法向學生進行知識傳遞、轉移和表達,并最終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方式。要選擇恰當的教學導入點,把握好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深度、廣度和難度,更要結合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堂。
[1]郭曉明.知識與教化:課程知識觀的重建[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2):11-18.
[2]約翰·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王承緒,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石中英.教育哲學導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顧鈺民.哲學社會科學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06(1):27-31.
[5]郭蓉.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素養淺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7(3):73.
G640
A
1671-1246(2012)16-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