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娣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1)
醫護學生動物實驗課常見的心理問題分析與對策
張玉娣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1)
醫護學生;動物實驗;實驗教學;心理因素
G424.31
A
實驗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動物實驗是醫學基礎實驗教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實訓過程。大多數學生對動物實驗存在恐懼、害怕、厭惡、獵奇等心理,如何調適好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實驗教師在課堂上應關注的一個問題。
實驗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驗證及加深課堂知識的實訓場所,它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是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繼而理解、鞏固、增強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醫學機能課程的實驗大多數側重于動物實驗教學,動物實驗是實驗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學生在實驗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特殊的心理問題,加之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動手能力普遍較差,使得醫護學生在動物實驗過程中普遍存在較為明顯的恐懼、新奇、獵奇、膽怯和嫌臟嫌臭等諸多心理問題[1],這些都是導致學生實驗操作失敗的原因,也成為阻礙學生通過實驗獲取實踐真知的心理障礙。因此,教師在實驗課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影響學生實驗的心理因素進行分析,并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引導,這樣才能達到實驗課應有的教學效果,不至于學院投入較大的實驗經費卻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是每一位教師都要考慮的問題。醫學基礎學科的實驗課都是實踐性、直觀性很強的學科,大多要求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所以這樣的實驗課成為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課堂。同時,基礎學科的實驗課也是醫護學生未來成為醫務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及技能。因其實驗課要求學生通過解剖和觀察、注射藥劑等方法思考、掌握理論知識而達到教育目標,因此,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教學中有的學生非常害怕某些長得丑陋恐怖的動物,如蟾蜍、小白鼠,不敢動手去捉拿,而對白兔又愛不釋手,不舍得動手,這種情況比比皆是。更嚴重的是有的學生有畏懼心理,怕動物咬人、有傳染病等,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我院護理系學生的動物實驗課上,課堂秩序較難掌控,女生一進實驗室,看到籠子里的小動物便不自覺地發出尖叫,實驗過程中也不動手,抱著白兔拍照、親昵等現象時有發生。更有甚者,由于實驗周期較長,動物暫存在實驗室導致室內空氣不是太新鮮,部分女生戴著口罩進入實驗室上課或極夸張地做出干嘔狀不愿意動手,采用旁觀者的姿態看別的學生操作。因此,在實驗課教學中教師必須正確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隨時觀測學生的心理變化,對學生實驗中出現的種種心理因素進行分析,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引導。
實驗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在實驗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對實驗課的積極性,努力營造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實驗條件。為此,首先要求學生明確實驗目的,熟練掌握實驗基本技術和研究方法,為今后的實際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其次要培養學生實驗前預習的良好習慣,使其掌握實驗原則和正確的操作步驟,對整個實驗過程做到心中有數。我院招收的中職醫護學生由于起點較低,學習方法及自覺性都較差,基本上無課前預習的習慣。實驗課時有些學生竟然不知道上的是什么實驗,堂而皇之地發問:“老師,今天上什么實驗課?是不是殺兔子?”令人哭笑不得,試想這樣的學生怎能上好實驗課呢?因此,嚴格實驗綜合考核制度,客觀評定每名學生的實驗成績,把每次實驗報告的評定成績與學期結束時的考試成績掛鉤,可促進學生實驗時的動手能力,轉變其態度,使其能認真觀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每一個現象,通過直觀、真實的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實驗課作為理論課教學的補充和擴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觀察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取得良好的醫學實驗課教學效果,不僅要有豐富的教學內容,良好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還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2]。只有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努力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趙阿勐,鄭亞楠,劉海燕,等.醫學生動物實驗困境的心理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0(7):86.
[2]王海波,潘培森.醫學生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及其調適[J].白求恩醫學院學報,2009,7(2):112-113.
1671-1246(2012)16-00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