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重慶 402160)
基于學習策略指導的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銜接研究
劉安洪
(重慶文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重慶 402160)
擬以問卷調查及訪談形式,對藝體專業新生的大學英語學習問題進行研究,探討了大學英語與中學英語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基于學習策略指導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并通過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訓,實現中學英語與藝體專業大學英語的有效銜接,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中學英語;大學英語;學習策略;銜接教學
中學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本應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隨著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兩者之間的脫節現象卻越來越明顯。不少教師針對這一現狀展開過調查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也提升了大學英語教學效果。本文將在現有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對兩者間的教學斷層問題加以剖析,從如何培訓學生學習策略的角度來探討相應對策,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期順利實現兩者的過渡和銜接。
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學習者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和使用,是個人用來幫助理解或習得新知識的思想或行為,是伴隨著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而發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完成特定學習任務時選擇、使用和調控學習程序、規則、方法、技巧、資源等的思維模式,是根據影響學習過程的各種因素即時生成的一種不穩定的認知圖式。學習策略的研究在20世紀90 年代中期形成高潮,0’Malley 和 Chamot將學習策略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三大類。元認知策略是學習者對自己認知過程的策略,用于評價、管理、監控認知策略,通過元認知策略的培訓,力圖使學生養成制定學習計劃、監控調節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的習慣;認知策略用于學習語言的活動之中,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有助于有效地從記憶中提取信息,通過認知策略的培訓,能使學生了解并掌握聽說讀寫譯等各種學習策略技巧;社交/情感策略是學習者在對其他學習者或本族語使用者進行交際時所使用的方法或策略,重在調控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克服學習焦慮情緒和自卑感并為學習者提供更多接觸語言的機會。研究顯示,學習策略的獲得是語言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能力,對學習者進行學習策略指導是提高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學生的學習策略運用水平是影響大學英語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學英語教學以應試教育為主,教師忙于灌輸各方面知識,授課以語法、詞匯、閱讀為主,聽說基本處于被忽視的狀態,學生忙于記筆記和做練習,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已養成被動學習習慣,習慣了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學習,缺乏自主學習意識。
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面對全新的學習環境和課堂教學模式,一度難以適應,進而漸漸對英語學習喪失了興趣。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藝體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偏低, 聽說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尤其偏低。調查顯示,81%的學生反映他們不能很快適應大學英語教學,對英語學習有心理障礙;63%的學生不能堅持每天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總結。離開了教師的具體安排和監控學習過程,學生們不知道課后該如何學習英語。隨著時間的流逝,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漸漸形成了“重專業,輕英語”的思想,英語學習自覺性較差,對英語學習普遍采取放棄態度,自主學習能力極差。
本文以重慶文理學院2009年入學的藝術專業4個自然班共130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對其中兩個實驗班用基于學習策略指導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為期一學年的教學指導,另外兩個班作為對照班進行對比分析。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實驗班的英語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這種顯著差異證明基于學習策略指導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和學習成績的提高;在后續的學習中,實驗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使用意識比對照班有顯著提高,已逐漸形成習慣。本文主要從以下三方面探討如何實施基于學習策略指導的中學英語與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銜接。
1.強化元認知策略意識。
元認知是指個體對自身認知過程的認識和意識。元認知策略的強化指導有助于學習者了解自身特點、養成制定學習計劃、在學習活動中積極修正策略使用,以達到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合理引導以及學習策略的調整勢在必行。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準確、全面地把握學習任務,明確任務的性質、特點和要求并在解決任務之前,要求學生要有意識地選擇、運用有效學習策略并根據學習過程特點,按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元認知指導。同時要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自我調節的意識性,能敏銳地判斷出現的困難,準確分析出現的原因,并能適時地進行調整。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順應是學習者適應外部環境,使認知結構發生變化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盡快引導學生適應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對學生提出明確的階段性學習要求,幫助學生運用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式,調整學生的學習習慣,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及有效的自我管理經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順利實現銜接。
2.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加強認知策略培訓。
從問卷調查與訪談中得知,學生對認知策略的掌握普遍不好,還未具備應有的自主學習能力。受中學階段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后表現為缺乏英語學習持續穩定發展的學習策略,學習動力不足。大學英語是高中英語學習的繼續和延伸,對藝體類學生,高中階段及大學階段必須整體設計教學,全方位考慮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環境、學習功用等因素,才能夠使學生學有所獲。教師應努力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互動教學新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實際和特點,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多采用交際教學法,加強聽說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學習策略的訓練,循序漸進,注重學生對各種學習策略的掌握和運用。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圍繞著策略技能的培養來進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使用各種學習策略來增強學習效果,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順利實現銜接。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是主動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認知理解,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在元認知、學習動機和學習方法等方面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反思和評估并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學會自我管理,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引導學生早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重視培養社交/情感策略。
社交/情感策略是一種合作性策略,常用于社會交際或對情感的控制,是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控制和調整自己的興趣、態度、動機、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策略。從問卷調查與訪談中得知,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基本不使用社交/情感策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絕大多數學生羞于說英語,對英語學習中的困惑也不愿與人交流,在英語學習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力引導學生利用當前的語言和社會環境,鼓勵學生多用英語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焦慮情緒和自卑感,關注個體,增強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應給學生提供一個和諧的反饋環境,逐步地引導學生對非智力因素的調控,引導學生學會如何進行自我內部反饋,不斷發掘深層次的學習動機,將社交/情感策略完全和課堂、日常學習整合在一起。另外教師還應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維系教與學的良性發展。
語言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大、中學英語教學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大學英語一年級教學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文試圖以策略指導融入課堂教學的模式來檢驗藝體專業大一新生英語學習策略培訓的效果及其可行性。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基于學習策略指導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成效,幫助學生跨越學習障礙,縮短銜接時間。
[1]程麗.論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學英語教學的銜接[J].中國成人教育,2007(11).
[2]劉萍.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自主學習適應能力的調查[J].山東外語教學,2009(1).
[3]張新鳳. 試論大學英語與中學英語教學銜接策略[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4]趙冰,孫先武.淺談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學英語教學的銜接[J].新課程,2011(6).
[5]王俐平.試論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的銜接[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ClassNo.:H319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StudyonCoherenceofEnglishTeachingBetweenMiddleSchoolandCollegeforFreshmenofArtMajorBasedontheInstructionofLearningStrategies
Liu Anhong
The paper carries ou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s to analyze the reason why there is a gap betwee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It can be proved that the instruc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can help a lot when teaching.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college English teaching;learning strategies;coherence
劉安洪,副教授,重慶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化研究及大學英語教學。
重慶文理學院引進人才2008年度科研啟動經費項目“中學英語與藝體專業大學英語教學銜接實證研究” 的階段性成果
1672-6758(2012)06-0085-1
H3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