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選擇教學策略時,一方面要考慮課程目標,另一方面要考慮教學目標的實現,即學生學會什么,怎樣學的問題。為了培養、適應學生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語言意識程度。多元情境化英語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開發學生的語言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技能、音樂智能等,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探究能力、創造能力、表演能力、協作能力、心理應變能力形成有機的整體,共同得到發展。
在教與學的雙邊關系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通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實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一定動機即學習目的性的支配,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興趣。為此,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特別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盡力把教學任務體現在學生的樂學上。
1. 運用游戲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游戲是初中低年級學生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游戲中學會了語言,認識了世界,開發了智力。課堂教學中利用游戲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快樂,因此,在課堂上想方設法通過教學游戲來鞏固所學知識。如采用:
(1)接龍游戲:在規定時間內,看誰的龍長、沒毛病。如:this—son—not—tea—apple—egg—great……
(2)找敵人(反義詞)。如:full-empty light-heavy big–small black–white.
(3)找朋友(同音異義詞)。如:two-too no-know hi-high meet-meat.
(4)聽摸法:老師快說,學生隨即拿出說的東西。如說pencil-box 后讓學生馬上拿出鉛筆盒,誰快誰獲勝。
(5)速記法:老師指定一定數量的詞匯,看誰在一分鐘內記得多、準確。
通過上述教學游戲,使學生在這種競爭活動中,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學知識,從而鞏固了舊知識,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運用直觀教具,激發學生興趣
廣泛利用實物、圖片、動作等直觀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并促使學生用英語和客觀事物直接聯系,增強運用語言連貫表達思想的能力。
在教初一英語第一冊學習There be 句型時,自己動手畫了四張圖畫。上課時,配合錄音帶,依次將四幅圖畫展現在學生面前圖畫一:There is a chair near the window. 圖畫二:There is a tree behind the house. 圖畫三: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 圖畫四:There is a dog under the tree.如此反復展現三五次,學生很自然地通過與情境相聯系的語調和節奏掌握了語言,通過與情境相聯系的句子結構領會了There be 句型。在學生都理解的基礎上,再將課文配套掛圖(即前四幅圖的綜合內容)掛在黑板上,然后陸續讓學生上講臺指著圖進行操練There be 句型,直至人人掌握。在詞匯教學中,根據不同的詞匯的內容選擇相應的直觀教具,以幫助學生把英語詞匯與概念聯系起來。例如教名詞單復數時,就用書包、鋼筆、鉛筆、桌子、水,等作實物教具。此外,還要十分注意彩色粉筆的使用,使整堂課的重點一目了然。如此的直觀教學不僅達到了教學的要求和目的,更重要的是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 運用節奏韻律開發音樂潛能
柏拉圖說過:“節奏和和聲蘊藏于靈魂深處,并在那里掌握著最強有力的支配權,滋潤身心。”優美的樂曲不應只局限在音樂課上播放,借助音樂聲情并茂,對英語教學往往也能夠產生無可替代的作用,從動人的音樂導入一節課它能讓教學內容一下就貼近了學生的生活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智能,引發學生思考。因此,有必要將音樂蘊涵的音調和節奏融入英語的語言教學之中,鼓勵他們運用表情、動作和手勢來體現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使學習活動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充滿歡樂。
教師運用韻律激發學生的發音學習興趣和練習發音。如運用拗口令區分音標: Good better best,Never let it rest, Till good is better,Better is best. “Out goes the rat,out goes the cat, out goes the fat lady, with the big green hat”可幫助學生練習元音;“She sells seashells by the seashore”可幫助學生練習輔音。總之,利用節奏,韻律,節拍能夠有效的調動人體各種器官的參與和協調工作,高效地開發學生的語言潛能和思維能力。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