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會計電算化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活躍。社會上迫切需要新型的會計電算化人才,傳統(tǒng)的會計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變化。在近幾年的會計電算化教學中,本人把會計案例教學法運用到會計電算化的課堂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會計電算化案例教學法的實施要求
1. 對于學生來說,會計基礎知識是會計電算化的基礎,為此,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會計基礎知識。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會計電算化只是將手工會計處理流程利用計算機處理罷了,如果沒有扎實的會計專業(yè)知識,甚至連會計分錄都成問題,即使電腦操作得再好,也很難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會計電算化。
2. 對于學校設施來說,由于會計電算化課程的特殊性學校應建立兩個會計模擬實驗室,一個是手工模擬實驗室,主要用于手工會計的實驗,且實驗項目不能僅用于會計核算上,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稅收、金融等均應設置。另一個為會計電算化實驗室,主要用于財務軟件的演示應用與練習,且在實驗室中備有各種商品化財務軟件。這樣有利于學生通過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系統(tǒng),進行財務軟件的演示,利用教學案例進行電算化會計的實際操作。
二、會計電算化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方法
1. 展示案例
在這一階段老師所要做的是向學生展示并講解案例,指出分析案例時要注意的問題,并提出問題,以引導學生正確分析案例。
例如:在會計要素教學中,資本公積這一帳戶的應用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設計:
給出案例:某集團收到海外投資300萬美元,以當日匯率1:7.8入帳,半個月后收到300萬美元,當日匯率為1:8,應怎么賬務處理?
案例思考:(1)半個月前確定有這筆投資時,折合成人民幣記入什么賬戶?(2)半個月后收到投資折合為人民幣,還和我們入賬時的價值相等嗎?
學生根據(jù)老師所提供的案例與案例思考題,便會帶著興趣和疑惑去分析,或是獨立準備,或是小組以討論的方式進行集體準備,對疑惑之處進行相互交流,以便為課堂上的案例討論打好基礎。
2. 案例分析
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案例的廣泛討論,根據(jù)學生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報告,各樹己見,教師進行歸納,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判,闡明會計案例的重點和難點,指出學生分析評價報告中的優(yōu)、缺點,還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讓學生進一步自己分析和評價是否正確。
例如:根據(jù)以上案例可以引導學生分析:(1)半個月前確定有這筆投資時,折合成人民幣記什么賬戶?(學生回答:實收資本)(2)問學生:半個月后收到投資折合為人民幣,還跟不跟我們入賬的相等?(學生回答:不相等)(3)提出問題:能不能再記一次?(學生回答:那就重復了)(4)問題關鍵:多出來的怎么辦?能不能補記實收資本?回答:根據(jù)實際成本原則,企業(yè)的各項財產(chǎn)以實際取得時的價值入賬,除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家統(tǒng)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guī)定外,企業(yè)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給出正確答案:多余部分記入資本公積帳戶。
通過這種引導分析和評價復雜多變的會計和理財實際問題,讓學生掌握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3. 案例實踐
根據(jù)有關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90%的企業(yè)開展了會計電算化,但是66%以上沒有丟掉手工賬或手工賬與電腦賬并行,因此,會計電算化教學應重視與手工會計處理的結合。為了促進學生對手工會計處理流程和計算機會計處理流程相同點和不同點的全面掌握,應該將手工會計模擬實習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習相結合,將會計理論知識系統(tǒng)化、整體化。模擬某一企業(yè)會計數(shù)據(jù),把一整套會計業(yè)務資料,利用手工處理方法,完成從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填制到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的登記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然后進行會計電算化實驗,首先利用軟件的初始化功能進行相關業(yè)務處理,完成兩種處理方法的銜接,再利用軟件完成接續(xù)月份的會計業(yè)務處理。通過兩種實習方法的操作比較,增強學生對兩種處理流程的感性認識,進一步鞏固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學習效果。
4. 撰寫案例分析報告
案例分析報告是學生對案例思考與討論后的總結,是對所學知識的回顧,能起到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作用。因此,每次案例教學后要求每個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可以加深對會計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