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校園文化建設是重要因素之一。校園文化是學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表層結構,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中層結構,精神文化則是校園文化的深層結構。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能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對學校的德育工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
優美的校園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布局合理的校園建筑,鳥語花香的校園景致,美觀科學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設施……無不給學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觸景生情,因美生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祖國的高尚品德。學生在幽靜的環境中學習,感到舒心怡神,從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豐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對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如讀書無用論、金錢至上論、校園暴力文化及各種消極腐敗思想,如追求時髦、得過且過的學習態度等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
健全的規章制度及健康的集體輿論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一定的規范作用。當學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規范及集體輿論的要求時,他就會自我調節矯正。學生有時可能不接受老師的教育,但卻不能反駁同學們的批評,誰都不愿意成為“眾矢之的”。優美的校園環境同樣能規范學生的行為。試想:你會在地面光潔、環境優美的場所亂扔紙屑、隨地吐痰嗎?你會在雪白的墻壁上亂涂亂畫嗎?你會對明亮完好的玻璃蓄意破壞嗎?不會!這些不良行為都會逐漸地減少,最終會慢慢地消失,從而達到規范學生行為的目的。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中學生渴望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多彩的校園文化適應了中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避免了對學生人格塑造單一化的傾向,使那些個性特長較突出的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內容和形式,并在活動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樹立一個真實、完整、積極的自我意象,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當今中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是比較差的,而優美的校園環境、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培養學生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學生置身于優美的校園環境中會感到心曠神怡而暫時逃離“神經緊張,甚至心煩意亂”的境地,在輕松的心境下,心窗打開,可增強進取心,從而自愿接受困難的挑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方面擴大了學生的交往圈,使內向孤僻的學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擴大胸懷;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因沉浸在歡樂或業余愛好中,因注意力轉移而沖淡和忘卻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下課后去泡網吧”、“我不想去上課”了,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總而言之,要使學校德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積極灌輸外,還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影響雖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穩定的、漸進的,要相信,優化的校園文化建設必然會對學校德育工作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