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課改的深入,小學英語教學受到了更多重視。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正在嘗試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地追求著高質量的英語課堂。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貌似遵循課改要求、實質偏離課改理念的教學行為,致使課堂教學中出現了許多低效或無效現象,值得我們進行反思與改革。
一、對小學英語教學的思考
1.用英語授課不等于拒絕母語。教例:老師游戲前,先解釋游戲規則,為顯示扎實的英語基本功,教師用純英文講解游戲規則,干巴巴地講了足足半分鐘,剛起步學英語的小學生聽得一頭霧水,然后開始游戲。試問這樣的游戲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嗎?以失敗而告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考慮發揮漢語的積極作用,把漢語用得恰到好處。但是漢語使用過多或不夠恰當,會影響英語教學的效果。所以,筆者認為對漢語的使用必須加以控制,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場合、采用適當的漢語為佳。英語課不排斥漢語。
2.教學生不等于盲目拓展。隨著學生年級的上升,詞匯量應不斷增加,如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詞匯量,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注重單詞的拓展教學,給學生更多的信息量。比如thunder(雷)一詞時,不囿于課本,可聯想到lighting(閃電),通過常識“光速比聲速快,有閃電就有雷聲”,引出“Light runs faster than sound.”有一教師在教“plus”時出示了“+”并問學生:“What does this sign mean?”有學生說:“It means hospital.”繼續問其他學生,結果有的學生說表示醫生,有的說表示護士,有的說表示急救,還有的說表示基督教,教師不知道該怎樣評價學生的答案。這位老師偏離了教學目標,隨機性造成了許許多多的生成性問題,老師很難把握和控制。教學過程是動態變化的,立足于文本的拓展是有效的,在教學中進行一定的拓展是可行的,但也不能盲目進行,要考慮周全。尤其應該記住,我們的教育是為學生服務,而非教師的個人展示活動。
3.講臺不是舞臺。教例:一老師參加小學英語大比武,借班上課,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活躍氣氛,老師使用渾身解數,為接近學生,又唱又跳,滿頭大汗,講臺成了老師個人表演的舞臺。老師把持著課堂的大多數時間,“自娛自樂”時老師的表現很好,但學生無動于衷,或者只是一個看客,一個觀眾。老師夸大游戲的作用,把講臺當成舞臺,忘記了講臺不是“秀”自己,而是站在講臺上讓學生“秀”起來。讓學生互動起來,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老師不能在英語中為了唱歌而唱歌,為表演而表演。一名好的英語老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提高小學英語水平為出發點,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實效,不要過多搞形式化的東西。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的優勢,進行情景教學。例如,教第一單元時,有熟人朋友見面打招呼,常這樣表達:A: Hello! How are you? B: Fine,thank you,and you? A: I'm fine too.不過,這一問候語也要適時適地來用。設想兩人騎著車相對而行,且沒有必要下車交談時,就不該照搬近十秒鐘才能完成的問候形式。僅說“Hello”或者簡單的“Hi”,甚至微笑著點頭致意就行了。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在課堂上,可以讓兩個學生表演騎車說全部問候語,一邊擦身而過,一邊回頭完成問候,使學生在笑中領會其意。
2.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每個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視和關注,使自我得到發揮,自身價值得到實現。這種思想在學生身上,體現為希望自己的些許成功能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一旦證實了自己的成功而產生成功感時便信心大增,興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層樓。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應給予不同程度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對其一點小小的進步也應及時鼓勵,使他們認識到,只要自己認真跟著老師學,就能學得好,從而樹立起學好英語的心理優勢。例如,堅持每節課都讓學生聽英語磁帶,讓他們模仿外國人的語音音調,大部分學生在實踐中能字正腔圓地進行口語訓練。對發音比較到位、準確的同學給予口頭表揚,從而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