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利用手工課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我在講《有趣的拓印》一課時,讓每一位同學把各種樹葉放在自己的本子下涂一涂,畫一畫。想怎么畫就怎么畫。我在一旁鼓勵學生要大膽地畫,給學生以積極地肯定,讓他們隨心所欲地去畫。我想這樣已經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但只有一部分學生流露出躍躍欲試、興奮的情緒,還有一些同學不是很活躍。在這樣的狀況下課堂沒有達到預期地效果。后來我通過找部分同學談話,向班主任了解情況才發現,這個班許多同學面對新事物不敢嘗試,害怕失敗,害怕做錯。知道這些之后,我經常在他們班搞一些手工小活動,活動環節中沒有失敗的、錯誤的作品,每個人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意義。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確立起了自信。所以在了解學生的心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真的很重要,不但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還能滿足學習的需要,發揮自身的潛能。
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地動起來
我在上美術課時打破了以往單一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采取多樣化的座位排列方式,有排成幾人一組的,有圍成圓圈坐的,等等。這樣便于學生交談討論。在授課時我也改變了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改變了學生在“頭懸梁,錐刺股”的意志論指導下,忍耐與等待的教學方式,而是為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形成適合不同個體的開放學習形式。我采用民主開放的教學思想和作風,在繪畫創作時,使學生們始終興趣盎然。他們有的站著,有的蹲著,有的趴著,沒有人正襟危坐。課堂里有的是自由的喜悅,有的是學生敞開的心扉,暢所欲言的傾聽機制才能真正得以實現。因此,教師必須學會商量。當學生的思維過程與行為選擇存在著某些局限或偏差,或者不被其他同學所理解時,教師應該延緩評價,并以商量的行為方式,引導學生梳理思路、自我完善。這樣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并得到需要的滿足,縮短了與教師之間的距離。
三、 美術教學中的作業評價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特點
每個人都有要求進步的愿望,每個人都有希望別人認可自己心理特點,小學生更是如此。在這一階段,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很幼稚,這時他們的畫充滿了夢想與天真的色彩,他們非常渴望老師對自己畫的畫有一個好的評價。可以說對學生作業的評價,從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他們以后能否繼續保持對美術學習的濃厚興趣。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挖苦;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用真誠和善良的心態去對待學生的作業,在批改作業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挖掘出它的優點,并加以表揚。有時候教師的聲調、表情、動作也是至關重要的,要給孩子一種被信任、被欣賞的感覺,要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長處,從而增強學習信心,大膽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進行美術創作,這樣才能培養孩子學習美術的興趣。
四、創設藝術氛圍的同時滲透心理教育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美術教學是一種形象化、寓教于樂、生動活潑的審美教育。在校園文化場中,單純的美術學科課程外的美術活動,如校園的宣傳窗,班級的黑板報,小型的美術展覽。學好美術,展示優秀美術作品,對于訓練學生觀察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力、想象力和動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處。還可以提高自己對藝術的修養和欣賞能力,正確地進行色彩搭配(比如圖案的設計,衣服穿著上運用色彩對比與和諧知識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美術不只是涂鴉,不單純是為了玩,它還在于陶冶情趣,增強了學生間的合作競爭意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也得到某種程度的升華。所以教師在藝術領域中,特別是美術教學中,給予學生生活、學習上一定的關愛,經常在思想上、心理上進行疏導,幫助他們進步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一些美術興趣較差的學生,指導他們運用心理咨詢面談的方法,這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