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這一關系處理得好壞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效果的好壞,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發展。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有利于良好班風、學風的建立。
一、真誠熱愛學生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和諧的師生關系來源于教師熱愛學生的真誠,以“愛”感人,以“愛”化人。當教師真正從內心關愛學生時,才會有共同構筑的“凝聚力”教育工程,才會有師生情感的共振和共鳴,才會有教和學的同步,才會有師生角色的互換和互補。愛是和諧師生關系建立的基礎、支柱、精神、靈魂。
真誠關愛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等給予關心,而且要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上,體現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微笑上。這些小事常常發生在你我身邊,比如,學生病了,要打個電話通知家長或親自把他送回家,住院時記得到醫院里去看望;學生病假回校,能主動為他補課;天氣涼了提醒學生添加衣服。這些雖然是小事,但在學生心目中留下的記憶卻是很深的。當然,教師的愛絕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一味遷就,而是愛中有嚴,嚴而有度。嚴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師型也好,益友型也好,都必須有一顆沉甸甸的愛生之心。
二、尊重信任學生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對于中學生來講,他們正值青少年時期,開始產生強烈的自我意識,需要獲得別人尤其是成年人的尊重。根據這種心理特點,班主任必須在教育工作中盡力地呵護學生內心深處的這種渴望。在尊重學生、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去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學生的過失,才會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也才可以贏得學生的愛戴。學生只有得到教師的尊重,受到重視才能充分激發他們的情感和潛能。只有真正尊重學生并與之平等相處,學生才會有言敢發,有話敢講;只有受到尊重的人,才能真正學會自尊和尊重他人。為此,教師要轉變觀念,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一視同仁,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跟他們交朋友,尊重、理解他們。
信任是教育的基石。作為班主任應該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學的主人。要相信學生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可能地支持他們,多給學生創造一些自己做事、做主的機會。以熱情換取信任,以坦誠換取信任,以信任換取信任。在這種狀態下,師生情感容易引起共鳴,也容易實現心理溝通。
三、以賞識激發學生的自信
成年人需要賞識,學生更需要得到家長、老師的賞識。其實,教育的奧秘就在于給學生以信心,而老師的期待和賞識正是開啟學生潛能之門的金鑰匙。同時這種期待和賞識也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信賴和真誠。因此,教師在工作中應該以賞識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學生,他們會在你的賞識下,一步步走向自信,走向優秀,走向成功。在我班有一個功課不太好且性格內向的女孩,她常常為自己的平庸而自卑,上課不敢舉手發言,下課后也不敢與同學一起玩??墒俏野l現她畫的畫很好:觀察細致,想象獨特,對色彩的運用也很有個性。于是,我利用班會課說了很多表揚激勵她的話,并把她的畫張貼在黑板上讓同學們欣賞。從此以后,這個學生像變了個人似的,性格開朗起來,連笑容里也有了自信。不但畫畫有了更大的進步,其他功課也慢慢趕了上來。
不是聰明的學生被賞識,而是賞識使學生更聰明。班主任應充分發揮期待和賞識的作用,認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發現他們的長處,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功的欲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引導學生走向成功。
四、和學生做知心朋友
班主任與學生打交道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每一個學生,從了解學生的個體出發,以“熟悉”形象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某種程度上使自己變為學生,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因而教師必須放下架子,走出辦公室,融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熟悉學生,主動地、努力地創造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條件,在和他們進行交談對話過程中,提供雙方交換思想信息最有效、最充分的機會。教師只有真正掌握了學生在想些什么,做什么,才能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以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
同時,還可以借著打乒乓球、籃球等課外活動的機會和學生開心地玩在一起,縮小彼此之間的距離感。再就是注意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乃至語言習慣,然后努力去適應他們。比如學生一般對網絡語言比較感興趣,而許多網絡語言是自己以往聞所未聞的,所以接手班主任以后,比以往更加留意這方面的內容,久而久之,學生不再認為我和他們是兩個時代的人,愿意和我交往,愿意和我談心。
責任編輯 黃日暖